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四川雅安样本

“游客失足受伤,赶紧联系救援队伍!”日前,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一场山地救援实战拉动演练展开。演练模拟了一名游客在夹金山游玩时不慎失足受伤,失去行动能力,急需救援的场景。
“无人机发现目标,右下方山沟有蓝色衣物。”在无人机的帮助下,消防救援大队迅速找到“被困人员”。确认“被困人员”身体无受伤后,救援人员利用绳索系统缓缓下降至山沟底部,将其小心地安置在担架上,并用固定带进行安全固定。随后,他们借助绳索和人力协作,将担架平稳地抬升至平稳的路面,沿着预定路线将“被困人员”安全转移至山下。
消防救援队伍进行救援演练前的工作安排。肖瑶摄
此次拉动演练,坚持“贴近实战、快速反应”的原则,以“强化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训练,提升整体作战实力”为目的,检验战区消防队伍指挥调动机制、指挥机构组成、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编成以及自我保障和现场救援实战能力,进行全要素、全过程演练。
“别慌张,调整好呼吸,我们立刻赶来。”接到任务指示后,宝兴县消防救援大队立即搜集相关现场情况资料,掌握天气状况、海拔高度、行动电话及无线电台可通讯区域、山区水源状况,并携带无人机、救援担架、绳索、抛投器等山岳救援装备对“被困人员”实施救援。
消防救援队伍正在进行救援演练。肖瑶摄
整场演练紧贴地域实际,着眼实战需求,设置了多个模拟场景,包括现场评估、制定救援计划、人员分工、无人机搜索、队员勘察、人员搜寻、现场急救以及伤员搬运等项目,救援行动紧张有序、科学高效,不仅达到了以演筑“安”、以练“促”战的预期效果,更展现了宝兴革命老区薪火代代相传、应急精神历久弥新的形象。
消防救援队伍正在进行救援演练。肖瑶摄
“十四五”期间,雅安积极探索“基地+队伍+科技+机制”模式,统筹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市县乡村组“五位一体”基层应急队伍试点建设,逐步形成“统一指挥、梯次布局、专兼结合、高效协同”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9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设置应急管理机构,市、县两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完成组建,实行局队合一。
消防救援队伍正在进行救援演练。肖瑶摄
在市、县两级“1+33+N”应急预案体系基础上,雅安完善制定地震、地灾、防汛、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各类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应急处置预案。建立风险会商研判预警、信息资源共享、应急救援区域联动和军地协同等工作机制,较大及以上地震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在全省推广。
不仅如此,雅安以“户户响人人响”平台“雅安随手拍”为依托,实现对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高风险区域全覆盖监测预警与指挥调度;建立了“群众发现、乡镇解决、部门支撑”工作机制,创新探索“雅安路径”。
消防救援队伍正在进行救援演练前的工作安排。肖瑶摄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首部地级市层面自然灾害应急避险法规《雅安市自然灾害应急避险若干规定》已正式实施,“8+30+N”应急避险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市县乡村四级跨区域防汛联防联控机制、防汛“一对一”包保责任制全面建立,建成市级储备库1个、中心储备库8个、片区储备库30个、乡镇储备点66个,储备救灾物资47万余件。
如今,四川省已建成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一期),接入气象、水位、风险普查等数据,省级架设智能视频监控设备993台,部署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755台,全省灾害事故监测感知能力有效提升。(朱虹 肖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