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长虹轻量化工业APP集 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

人民网 王凡
2025年05月15日10:22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在这个平台上,你们可以查看采购数据、生产数据、质量数据以及仓库等一系列数据,实现数据的全透明信息化管理,可以覆盖企业基于订单驱动生产模式下的全业务流程,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人效,也可以提升产品品质。”在一家中小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来自长虹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长虹云大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向企业工人讲解示范一款名叫“虹智造”的轻量级SaaS云应用。

这是长虹云大中心依托自主研发的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聚焦中小企业生产作业、质量管控、仓储配送等核心场景,采用“平台+低代码”的数字驱动业务创新模式,推出的轻量级SaaS数字化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具有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特点,破解了中小微企业“不能转、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的数字化转型困境,让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无需投入大量硬件资源和成本即可实现数字化转型。

长虹工业互联网底座。长虹控股集团供图

长虹工业互联网底座。长虹控股集团供图

云标签:标签管理不再难

长虹云标签作为长虹云大中心自主研发的轻量级一站式条码标签管理平台,基于Web端在线设计与即时打印技术,从而打破了传统标签软件本地部署限制,创新性解决了模版共享难题。“云标签能够实现快速设计和批量打印产品、包装及物流等标签,可广泛应用于产品标识、包装容器、设备仪表等场景。”长虹云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云标签,可以为企业建立数字化工厂统一的标识解析系统,通过统一规范原材料、产品、设备及资产的编码规则,可以从源头杜绝标签打印错漏、管理无序等痛点。

长虹云标签展示图。长虹控股集团供图

长虹云标签展示图。长虹控股集团供图

目前,长虹云标签已在长虹电源、中山长虹、华丰科技等11家单位应用,标签模板覆盖涉及14+国家和地区,实现5000万张标签累计打印量,日均处理超10万张标签需求,成为制造业标识数字化升级的可靠选择。

iMold云模具:模具智能监管提质增效

“在这个应用中可以看到模具的位置、寿命、状态、使用履历、保养计划等信息,以及磨具维修申请与维修记录的全面管理。”长虹云大中心相关负责人称,长虹iMold云模具深度融合4G、5G无线传输技术与专有数采硬件设备,构建起了覆盖模具位置追踪、寿命检测、运行状态感知等全维度数据采集体系。

长虹云模具生产管理运营平台展示图。长虹控股集团供图

长虹云模具生产管理运营平台展示图。长虹控股集团供图

据介绍,长虹iMold云模具实现了模具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快速化、无纸化,有效减少了人工干预,大幅降低出错率,显著提升响应速度,实现模具管理人效高达80%的提升,同时生产备模时间缩短50%,模具及时维保率提升至90%。

云ESOP:电子作业指导书助力标准化生产作业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频繁换线、SOP文件人工检索低效、纸质文档浪费严重、换线与生产效率低下等行业难题。对此,长虹云大中心开发了长虹云ESOP,一款专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场景打造的轻量级电子作业指导书解决方案。

长虹云ESOP在工厂应用。长虹控股集团供图

长虹云ESOP在工厂应用。长虹控股集团供图

“我们创新性构建了‘编制-签核-发放’全流程在线化管理体系,可以让企业彻底告别线下打印签审、文档借还登记、效期监控及档案管理等繁琐流程。”相关负责人介绍,长虹云 ESOP依托版本号唯一有效性管理机制,可以精准规避版本混用、内容错漏等风险,显著提升指导书复用率与执行效率,为企业标准化生产作业提供强大数字化支撑,推动生产管理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升级。

“长虹云大中心研发团队始终秉持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使命,持续创新推动产品迭代升级,致力于优化和完善长虹轻量化工业应用。”长虹云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长虹云大中心将持续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融合大模型、AI等新技术,推出更多小、快、轻、准的工业APP应用,赋能中小微企业“智改数转”,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