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与荣昌相邻,20个镇(街)都有农户养鹅
泸县鹅如何借力与荣昌卤鹅一起火

实现
●从鹅苗孵化、育苗、养殖、屠宰到二次加工全产业链发展
●从一只鹅到一片毛、一份肉、一筐蛋、一滴油的全价值开发
“五一”假期,重庆荣昌凭借特色卤鹅强势出圈,成为全国游客的“新宠”。与重庆荣昌“田挨田、土挨土”的四川泸县,是典型的“近水楼台”——20个镇(街)都有农户养鹅。去年,泸县近150万只出栏鹅中,一半以上销往重庆。
如今,荣昌卤鹅销量大增,泸县鹅能不能抓住风口“先得月”?新的市场机遇给泸县鹅产业带来哪些变化?记者前往泸县探访。
被催货成了“幸福烦恼”
把握好质量,把控好风险,把得住行情。这是郭玉海和泸县其他大部分养鹅专业户之前的“把”字生意经。但最近,被催货成了他们的“幸福烦恼”。
“能调车的,抓紧调车,尽快把货给人家按时送到。”5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泸县福集镇的四川沪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时,公司负责人郭玉海正站在公司门口打电话。郭玉海养鹅年出栏30万只,此前除供给荣昌市场外,还销往其他地区。最近,因荣昌卤鹅火爆,郭玉海收到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60%。
位于泸县天兴镇的四川胖鹅农业有限公司同样被催单。“昨天还有收购商打电话询问有没有可以出栏的大鹅。‘五一’前,我们已卖出2万多只鹅。”该公司负责人赵拓说,目前基地存栏鹅有1万只,大概30天才能出栏。
瞄准全产业链发展
驾车从泸县石桥镇到重庆荣昌,只需 40分钟。已有养鹅基础的石桥镇,真切感受到荣昌卤鹅的强大辐射力。
虽然最近出栏了几批鹅,但石桥镇银朝村五仙山养殖场负责人徐辉才仍为自己年初的一个决定懊恼。春节期间,鹅的收购价每斤七八元,徐辉才决定减少养殖规模。“没想到春节后,荣昌的卤鹅火了,本地鹅的价格一路走高,现在收购价达到每斤10元,而且不愁销路。”
订单催得急,徐辉才心里更着急,“这些鹅至少要满75天才能出栏。”
时间有要求,在现有空间增加养殖量行不行?答案是不行。郭玉海说:“过量养殖影响棚内的空气流通,湿度增加会使鹅感染疾病,养殖风险将成倍增加。”
为扩增产能,经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赵拓正在改造另外两个养殖场,改造后可实现每个星期都有鹅出栏。徐辉才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能年出栏鹅4万至5万只。
郭玉海有更大目标。5月9日,他与泸州市纳溪区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分三期建设新的鹅基地。项目建成后,年出栏鹅可达300余万只,“到时候可实现从鹅苗孵化、育苗、养殖、屠宰到二次加工全产业链发展。”
长远之计是全价值开发
“荣昌卤鹅靠卖鹅肉,其他副产品其实也能卖出好价格。”泸县龙城商会党支部书记兼秘书长邓忠良介绍,“一吨鹅绒去年能卖80万元,一片鹅毛都能卖7毛钱。此外,鹅掌、鹅肠、鹅翅膀,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5月9日,泸县龙城商会会长亢志和部分养殖大户再次到荣昌考察学习。这次,他们又有新收获。将泸县鹅产业链做细拉长,实现从一只鹅到一片毛、一份肉、一筐蛋、一滴油的全价值开发,是亢志等人的长远之计。
2024年8月,川渝共建鹅产业基地在泸县方洞镇落地。今年4月底,作为货源地,泸县受邀到荣昌探讨如何延伸鹅产业链的问题。
“一是两地可建立‘荣昌育种+泸县养殖+双城加工’的分工协作模式,推动养殖标准化、加工集群化。”亢志在发言时建议,“二是随着鹅毛和鹅绒产量增加,争取引进鹅绒制品和羽毛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荣昌卤鹅火了,引流也很重要。”亢志憧憬,希望泸县大鹅也能火起来,成为泸县城市的一大“IP”。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启龙 泸州观察 周梦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