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让眼睛亮起来

科学护眼需要多方协同发力。除了限制电子屏使用时长、升级硬件设施外,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至关重要。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指出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的重要原因。文件给出了分龄管控视屏时间建议,其中,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屏幕学习时,屏幕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距离为电子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6倍,观看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天然良方”,对放松眼睛、防控近视起着关键作用。如今,各地学校纷纷开展创新实践,将户外活动融入近视防控体系。湖南省衡阳县金溪镇中心小学开展系列爱眼护眼活动,推行课间15分钟常态化活动,鼓励师生参与跑操、跳绳等运动,以“护眼+运动”模式,守护学生视力健康。浙江省杭州市东城外国语实验学校依托“动物课堂”,每日安排矮脚马陪跑、梅花鹿互动等活动,吸引学生日均户外活动超两小时。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外海实验学校则通过AI技术动态监测用眼数据,结合足球、篮球等视觉追踪运动,构建“监测-预警-干预”闭环。记者近日到贵州某县的小学采访发现,该校大力推广体育活动及有趣的户外活动,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全校两千余名学生中,仅有十余名学生戴眼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别提交《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解决青少年“四小”问题》的提案,其中提到,“过度使用数字设备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短视频高频刺激、夜间蓝光暴露、算法推送高糖食品广告等,导致青少年视力损伤、代谢紊乱、睡眠剥夺及认知碎片化问题突出”。
为此,该提案建议,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智能防控体系。鼓励面向青少年的智能终端及教育类App搭载健康守护协议,屏幕距离小于30厘米自动锁屏、单次使用超过一定时长强制休息、算法禁用高糖食品广告推送。同时,推广数字健康监护人系统。建设城乡健康资源云平台,实现三甲医院专家与乡村校医远程协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