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人社开启新一轮合作 未来5年将携手促就业 加速公共服务“一体化”

人民网成都5月8日电 (记者郭莹)四川省、重庆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产业相融,推动实现两地政策共融、服务互通、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提供助力。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今天上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省市战略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暨川渝人社合作第十一次联席会议召开。会上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社协同蓝皮书》和川渝人社合作五周年十大标志性成果,两地厅局签署第二个川渝人社5年合作协议。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过去5年,川渝两地人社系统始终坚持树立“一盘棋”思维,推动落实“建立普惠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战略合作任务,共推社保服务协同发展。
“目前,川渝两地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226万人、1816万人和2340万人。”今天的发布会上,四川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熊义堋公布的一组数据引发关注。据他介绍,通过深化全民参保协同,川渝两地已经打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并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申请业务档案互查机制,以及川渝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失业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清算机制。两地跨省市养老、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累计13万人次,养老、工伤待遇领取资格无感认证、就地认证累计达80万人次。
5年以来,围绕优质公共服务“同城化”这一主题,川渝两地开展了社保卡区域协同立法,出台了首个区域协同社保卡“一卡通”条例。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实现32项事项同标办理。两地联合打造社保卡川渝通办网点8098个,服务两地群众59万余人次;协同打造人社西部数据实验室,归集数据200多亿条;社保参保缴费记录查询、职业介绍等44项川渝人社“跨省通办”服务累计互办204.4万件。两地要素配置更加高质高效,人员流动更加方便顺畅,群众办事更加省时省力。
签约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共建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域方面,两地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就业政策协同共享,出台鼓励民营企业新增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支持青年以新就业形态实现灵活就业、提高困难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标准等“促进青年就业35条”,率先在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方面打破户籍限制,川渝两地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70万人以上。连续举办4届成渝就创活动周,集中开展活动50余场,关注人数超2500万人次。共同举办5届川渝农民工服务周活动,举办4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覆盖西部12个省区市;“春风行动”等跨区域就业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信息457.4万个。现已建成11个国家级、218个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7个高质量充分就业区县,200个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村)。川渝职业指导人才库、创业导师库和创业培训师资库等总量达7730人。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蓄势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两地人社部门将协同推动一批标志性人社改革。据了解,未来5年,川渝两地将积极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健全与国家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等政策投向结合更加紧密的就业政策体系,建立反应更加灵敏高效的就业预警响应和前端感知机制;还要建立参保扩面异地协作机制,拓展社保卡应用场景。另外,还将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两地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加强本土高层次人才培养,围绕川渝重大产业发展布局,建立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推动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发展,打造西部人才新高地;加快推进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创新改革试点,建立治理欠薪预判预警监测机制,开展川渝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创新试点工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