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让2万双眼睛重启“高清模式”,这位眼科医生凭啥出圈?

2025年05月01日09:54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其中,民建会员、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眼科主任杨建芳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并赴京领奖。

杨建芳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资阳融媒供图

杨建芳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资阳融媒供图

“对于这份荣誉,我内心充满感恩与敬畏。32年的临床一线工作,是患者信任的目光让我坚持在岗位上,是他们复明后的笑容让我读懂医者的价值。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更属于千千万万默默支持鼓励我的所有人。”载誉归来,杨建芳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从医32年,杨建芳年均接诊超2.2万人次,累计完成白内障手术超2万例,完成省内罕见3700度白内障+近视复明手术;带领科室每年开展免费视力筛查超15万人次,社区健康服务超5万人次,培训基层眼科人员超3000人次;创新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干眼症等新技术10余项,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2项、协作国家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30余篇,涉外交流5次;承担国内外防盲项目8项……

每一次步伐坚定铿锵,每一次荣誉见证成长。杨建芳先后荣获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资阳市妇女十杰、雁江区名中医等众多荣誉,当选资阳市和雁江区政协委员,担任资阳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入选“美国心连心国际防盲组织”四川省推荐学员、卫生部联合国际狮子会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防盲项目成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常务委员。

一路走来,杨建芳究竟有怎样的秘籍?

初心如磐,点亮光明梦想

“小时候,我就生活在弥漫着中草药香的中医院家属院里,耳濡目染了爷爷、父亲身着大褂忙碌工作的场景。他们治病救人的故事,就像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童年的梦想。”杨建芳表示,父辈的言传身教,让她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和向往。

杨建芳出生在中医世家,是第七代传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身后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照片里是她的太爷爷和爷爷。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军区一位师长母亲因鼻咽癌晚期被爷爷用中医药治愈后送来的。而更早的故事,是解放前太爷爷拒绝官宦家属馈赠的白银绸缎,只取诊金,从此得了“杨莽儿”的外号。

“小时候我不懂,问父亲,为什么太爷爷要当‘莽儿’?父亲摸着我的头说,因为医者的良心,比黄金更重。”杨建芳说,“爷爷不贪金钱物质的高尚医德,以及能给病人解除痛苦和带来生的希望的高超医技,长久以来深深影响着我,就像一颗种子在我脑海里生长,成了我未来医路的初心!”

1993年参加工作,杨建芳如愿以偿进入了原资阳县中医院,成了一名眼科医生。在无影灯的光晕里,她仿佛看见了历代先祖在青囊典籍里跋涉的身影。当她第一次切开病变的角膜组织时,指尖的震颤不是恐惧,那一刻她懂得了:医生的手术刀,承载的是千年医道的传承,更是仁心与责任的接力。

仁心仁术,重燃生命之光

“眼科医生的战场,是微观世界的‘宇宙’。一台白内障手术,需要将人工晶体精准植入3毫米的瞳孔,如同在米粒上绣花。”杨建芳说,只有精湛的医术,才能让患者重见光明。

罗素根是一名先天性智力障碍及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自幼失明加上智力障碍,导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姐姐背着她翻山越岭来到诊室时,这个从未见过天空颜色的姑娘蜷缩在墙角,手指在空气中徒劳地抓握着虚无。杨建芳细心地为她做了手术,让她和家人的生活有了新的色彩。拆线那天,当人工晶体折射出第一缕光线时,她混沌的瞳孔突然颤动如破茧的蝴蝶,奔向了38年从未见过的光明。姐姐高兴得泪流满面,“杨医生,这是她出生后第一次看清我的模样啊!”

那一刻,杨建芳的眼眶湿润了,她深刻地懂得:医生缝合的不仅是视觉神经,更是断裂的人生轨迹。

杨建芳深入社区开展义诊。资阳融媒供图

杨建芳深入社区开展义诊。资阳融媒供图

当最后一层纱布如蝉翼般剥离眼睛时,46岁的李建军突然蜷缩成5岁孩童的姿势。他的瞳孔正在经历一场迟到了41年的日出,而他的命运齿轮也在悄然发生逆转。这个被戏称为“瓶底先生”的中年汉子突然放声大哭。41年模糊世界里,他第一次看清了妻子鬓角的白霜。忽然,他抓起曾经陪伴他多年的2800度眼镜折弯,“明天就去报名考驾照。”

“医生,我又能看见我娃写作业了!”

“医生,你让我可以重新规划我未来的路了!”

……

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让我明白,真正的光明,是让破碎的生命重新与世界对话。”患者复明后的喜悦与重拾生活的信心,给了杨建芳坚定医者初心的无穷力量。

创新不止,拓宽光明之路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在工作中,杨建芳始终保持着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为了提高科室的医疗水平,杨建芳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鼻内镜下泪道激光植管、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羊膜移植、全飞秒激光矫正近视等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研发的“消障灵胶囊”“增视明目胶囊”“明目逍遥胶囊”三个药方被医院采用成为临床制剂;创新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干眼症在临床广泛应用;承担了德国CBM爱德基金会、国际奥比斯支持的四川省眼保健网络防治—资阳分中心项目、“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光明工程等国际国内防盲项目8项;承担和参与了“白内障围手术期MGD患者的临床干预疗效观察”“中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治疗模式研究”“中医循经推拿防控轻中度近视的研究”等国家级省级课题项目。

“我们不仅要治疗患者的疾病,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杨建芳说,为了让患者在手术后能够更好地恢复视力,她和团队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和指导。“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眼部按摩、视力训练、饮食调理等,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视力,回归正常生活。”

除了临床工作,杨建芳还非常注重科研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她和团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还在国际上引起了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传承使命,照亮光明未来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自己医术精湛,还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医生,让医学事业得以传承和发展。”杨建芳说,她非常注重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和指导。

在带教过程中,杨建芳总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着年轻医生。她会耐心地指导年轻医生进行手术操作,讲解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会和他们一起分析病例,探讨治疗方案;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科室医生们感叹,“杨主任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不仅教给我们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教会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在杨建芳的带领下,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眼科从当初的3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30多人,成为了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资阳市重点中医专科。科室团队荣获“资阳市五一巾帼标兵岗”“资阳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杨建芳说,“站在新起点,我将继续做光明的守护者、医学的传承者,让劳模精神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程中永绽光芒。”(赵祖乐、胡佳音)

(责编: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