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品相好的进超市,活力足的供钓场!” 这里的鱼儿装不完

2025年04月30日13:2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晚春午后,阳光正好。4月27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云合镇云桥社区的鱼塘边热闹非凡。社区书记陈波卷着裤腿站在塘埂上,指挥工人们收网、捞鱼。随着渔网渐渐收紧,银白色的鲈鱼翻腾跳跃,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耀金光。“今天清塘,大伙儿加把劲!”陈波抹了把汗,声音里透着兴奋。

又迎丰收季。李岳霖摄

这几天是云桥社区鲈鱼清塘的时段,每天天一亮,工人们就开始在鱼塘边分头忙碌,拉网、分拣、称重、装车,一气呵成。

陈波介绍,每天上门收鱼的买主有好几拨,“品相好的进超市,活力足的供钓场,一条鱼都不浪费!”他随手捞起一条肥美的鲈鱼掂了掂,“这鱼个头匀称、肉质紧实,市场上抢手得很!”

称重台前,社区工作人员曾华琼一边记录数据,一边笑道:“7号塘出了1800斤,9号塘出了2100斤,17号塘最厉害,足足4500斤!这可是是咱社区最大的‘聚宝盆’。”她指了指身旁的电子秤,“今天的收购价16块一斤,不论大小!”

鲈鱼清塘,村民开怀。李岳霖摄

鲈鱼养殖周期6个月,从拇指长的鱼苗到上市,每一步都凝聚着村民的心血。陈波坦言,当年社区刚接手鱼塘时,不少村民心里打鼓“村集体能干成事儿?”如今,看着一车车鲜鱼运出,他底气十足,“集体经济的优势就是‘拧成一股绳’,资源变资本,村民变股民,这路子走对了!”

其实,云桥社区的水产产业并非一帆风顺。几年前,私营合作社因经营不善撂挑子,留下数百亩鱼塘和拖欠的租金。关键时刻,社区集体站了出来,成立公司、筹措资金、请专家指导,硬是把荒塘盘活。

经历变革的阵痛后,村民尝到了甜头。除了每年土地租金,参与养殖的农户还能领工资、拿分红。正在分拣鱼的村民肖大新乐呵呵地说:“从前怕赔钱,如今咱自己当‘老板’,租金、工资、分红三头赚,日子能不红火?”

合水质好,鲈鱼品质优。李岳霖摄

鱼塘边,来自大邑的采购员正忙着验货。“云合鲈鱼在市场上口碑好,顾客认这个牌子!”他掰开鱼鳃检查,“水质清、饲料优,养出来的鱼没泥腥味,回头客特别多。”一旁的钓场刘老板也连连点头,“活力足的鱼能吸引钓友,上周刚拉走一批,这周又订了500斤!”

品质的背后是严格的管理。社区聘请县水产专家驻点指导,从鱼苗筛选到病害防治全程把关。“连水温、溶氧量都要定时记录,科学养殖才能出好货。”陈波说。如今,云桥社区不仅养鲈鱼,还发展起叉尾、黄辣丁、三角峰等特色品种,加上云合大闸蟹的金字招牌,产业链越做越宽。

傍晚时分,最后一车鲈鱼发往市场。陈波算了一笔账:今天2个鱼塘总收入超7万元,加上全年其他品种的收益,社区集体账户今年的收入十分可观。“这笔钱今年分完红就用来扩大生产!”他踌躇满志地说。

夕阳西下,鱼塘波光粼粼。曾华琼收拾完工具,望着空了的塘口感慨道:“从前这塘差点荒了,现在成了‘金饭碗’。”不远处,几位村民还在谈论着这几日的收成,不时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郭莹、李岳霖)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