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社会

十年时间,她从农业“小白”成长为“种田CEO”

2025年04月30日07:51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就想着怎么把每一亩田种得更好”

  4月23日,记者来到成都崇州天府粮仓智能育秧中心。一天前,电话那头的王伶俐说:“只有明天有时间。”当记者来到约定地点后发现:她确实忙。

  上午10时,王伶俐送走一批外地来考察的同行后,转身就钻进了背后的智能育秧中心。“5月会是我最忙的时候,收割小麦、烘干小麦、水稻插秧都集中在这段时间,每一个环节都要安排妥当。”王伶俐说。

  王伶俐是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10年来,她从农业“小白”起步,逐渐成长为带领十几人团队、管理4个土地合作社、经营7000多亩土地的农业专家,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种田CEO”。

  检查完育秧,王伶俐又驱车赶往下一个工作点。她约好了施工和设计单位的人,计划进行新项目建设的勘察。

  趁着赶路间隙,王伶俐谈到了合作社的最新情况。“我们计划再建一个场地,能多烘储1000吨粮食,并为大型农机设备提供存放空间。”

  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上一任职业经理人是王伶俐的父亲王志全。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的王伶俐,将合作社带进了机械化、智能化的种田时代,逐步实现了从育秧、插秧、施肥、植保到收割、运输、烘干的全机械化操作。

  不同于老一辈,王伶俐喜欢不断去尝试新品种,通过找到产量和品质同样优秀的种子,提高每一斤水稻的价值,哪怕是几角钱的提高,“别小看这几角钱,在大田里,一分钱都是钱,算上粮食总产量,这就是一笔大收入。”今年,她管理的土地预计稻麦两季粮食产量可达6500多吨。

  合作社成绩逐渐显现的同时,王伶俐也感受到了个人价值的实现。曾经大家总是叫她“谁谁谁的女儿”或是“那个妹妹”,而现在,不少人叫她“王总”,甚至提起她父亲时,很多人直接说:“那是王伶俐的爸爸。”称呼转变的背后,是乡亲们对她的认可。

  入行的第10年,王伶俐收获了又一个重要荣誉。4月28日,王伶俐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并受到表彰。记者再次致电,电话那头的她很平静:“没想太多,就想着怎么把每一亩田种得更好。”

  记者手记

  一个年轻人带出一群年轻人

  王伶俐回忆,刚入行时合作社里只有她一个年轻人,如今她已从当年的“一个年轻人”,带出了“一群年轻人”,团队中有一半是“90后”,不少比她年纪小的同行也开始叫她“姐姐”或“前辈”。

  2024年,崇州市全市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里,“90后”共有747人,占比20.71%,而5年前,这一比例只有1.58%。王伶俐说,自己时常会带着8岁的女儿一起下田体验,女儿也时常骄傲地告诉别人,“我的妈妈是种大米的”。在王伶俐眼里,种田这份职业的“含金量”还在不断提升。她坚信,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农业,返乡创业将不再是个例,而是“回家奋斗”的常态。(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 成都观察 邹嘉语 王翱)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