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血脉传薪火 鱼水情深润热土

为深入贯彻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会议精神,展现四川各地军政军民团结的生动实践,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人民网四川频道共同开设“双拥之花映巴蜀——聚焦四川2025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专栏,通过“书记话双拥”“一线声音”“媒体聚焦”等板块,记录四川各地“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感受四川双拥工作的力度与温度,谱写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壮丽篇章。
4月23日起,人民网四川频道推出“书记话双拥”栏目,特邀地方党政领导畅谈双拥工作的创新举措和丰硕成果。敬请关注!
广元是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后期首府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传承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承关怀而奋起、铭嘱托而前行,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时代新篇,连续7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坚持政治引领为先,牢记嘱托抓双拥。党的领导是做好双拥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将其贯穿双拥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我们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市县乡三级党政“一把手”工程统筹推进,建强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领导小组会议57次,研究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个,构建形成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双拥办牵头协调、成员单位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树立“抓双拥就是抓强军、抓双拥就是抓备战”理念,把双拥工作纳入市委中心工作、党政军重要议事日程、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年度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和全民国防教育,实现双拥工作优先议定、双拥经费优先保障、军队问题优先解决、驻军发展优先支持、涉军事务优先办理。
坚持红色传承为魂,赓续血脉抓双拥。广元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积淀了厚重的红色基因,孕育了光荣的革命传统。我们出台《广元市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建成中国红军城、黄猫垭战斗遗址陈列馆等红色文化阵地50余个,打造双拥主题公园15个、主题街8条。在四川率先抢救式开展红军革命先烈英名寻访工作,广元籍红军革命先烈人数由4.7万人增至5.3万人。开展向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化武同志学习活动,覆盖面逾1000万人次。创作《信仰之城》等双拥文艺作品60余部,线上线下观看超800万人次。组建“剑阁老兵”翠云廊古柏保护志愿服务队,倾力守护千年“绿色文物”。联合陕西汉中、甘肃陇南打造川陕甘毗邻地区双拥红色走廊,建立川陕甘毗邻地区双拥工作协同协作机制,实现政策互惠、资源互享、信息互通、人才互动。
坚持尊崇尊重为核,优化服务抓双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我们推出全市所有A级旅游景区面向退役军人免收门票政策、市域范围内免费乘坐城区公交车政策,开通拥军公交专线,全市共发布文旅、交通、教育、医疗等优待项目清单360项。建成广元国际商贸城等“拥军商城”,培育“拥军商户”1000余家。举办招聘会100余场,促成退役军人就业4500余人次。用活金融服务优惠政策,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4200余万元,减免税收800余万元。建成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261个,为退役军人、军人军属提供服务800余件次。
坚持拥军支前为重,助力强军抓双拥。拥军支前关乎军队战斗力建设,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全力支持驻广部队建设和国防重点工程建设,向上争取资金1.1亿元,改造完善3家军休服务机构,修缮扩建8处烈士纪念设施,全面提质5家光荣院,建成实体运行的市级荣军优抚医院。投入2000余万元提升广元军供站保障能力,保障任务量名列西部前茅,过往部队满意率达100%。广元军供站先后荣获全国重点军供站、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建成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1834个,4个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案例入选退役军人事务部典型案例。
坚持军地团结为本,铭记宗旨抓双拥。长期以来,广元军地军民在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维护安全等方面通力协作、并肩作战。我们深入开展“十万师生同上国防教育课”,每年组织学生军训3万余人次,37所中小学创建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驻广部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援建医疗机构和希望工程8个,捐赠和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参与植树造林200余亩,义务献血10万余毫升,完成森林火灾、泥石流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50余次,转移受灾群众4万余人,先后有20个基层单位被评为“四铁先进单位”,7个单位被评为“先进人民武装部”,1名军队职工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