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在四川宜宾开幕

人民网宜宾4月25日电 (记者朱虹)今日,以“发展绿色竹业 引领低碳未来”为主题的2025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在“中华竹都”四川宜宾启幕。会议为竹产业转型发展注入强动力。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川、滇、黔结合部,素有“长江首城·中华竹都”的美誉。全市现有竹林面积334万亩,竹类39属485种(其中原生竹类13属58种),是全国竹资源富集区、“川南竹产业集群”核心区域。近年来,宜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围绕“以竹代塑”“森林粮库”两大风向,加快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美百姓富。
2025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4月25日在四川宜宾开幕。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4月25日,在2025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开幕式上,宜宾市有关领导发布了2025年林竹领域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榜单,面向全球科研团队广发“英雄帖”,期待加速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助力宜宾竹业科技研发。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2025年林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榜单分别为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控制技术,研发软件系统和设备,替代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料采购、进料运输等成本的人工智能自动系统及设备研发项目;运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研发小径笋分选放置、自动化分割与包装的识别系统,以及相关设备的竹笋智能化识别分拣系统项目;研发油樟段木预处理、牛樟芝液体菌种发酵与接种技术,创新关键技术及生产工艺,实现高品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油樟培育牛樟芝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的引领、科技的赋能和人才的加持,“我们诚挚邀请各位院士、各位专家,率科研团队参与‘揭榜挂帅’,助力宜宾竹业科技研发。”
2025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开幕式现场签约。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据悉,近年来,宜宾依托“4+4+4”现代化产业体系,将竹产业作为特色支柱重点培育,2024年竹业综合产值达422.8亿元,居全省第一位,成为四川省竹产业建圈强链主承载地。为强化科技支撑,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成投用,科研实验大楼投入运营。柔性引进曹福亮院士等国内林竹领域知名专家17人,组建6个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竹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创新支撑。
开幕式上,宜宾还发布了《宜宾市竹产业投资指南》,推出涵盖竹制品、竹食品、竹家居等全产业链的41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榜单。项目涉及可降解竹餐包、竹生物原料提取、以竹代塑竹产业加工等前沿领域,旨在推动竹产业向高附加值、低碳化方向升级。据悉,为加速竹产业集聚发展,宜宾市每年设立1亿元竹业专项扶持资金,配套10亿元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金,创新推出“惠林贷”等金融产品,从用地保障、税收优惠到人才激励提供全周期服务,全力支持竹产企业来宜投资、发展壮大、做优做强。据统计,本次竹博会共签约项目28个,签约金额32.3亿元;签约购销协议42个,签约金额10.52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项目共5个,金额12.5亿元;签约购销协议共8个,金额1.1亿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