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解码中国天然气工业摇篮的跨越式发展密码

2025年04月18日10:45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在四川盆地这片被地质学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的土地上,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用一组跃动的数字,改写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历史:46年建成首个百亿方气区,13年突破200亿立方米,双“3年”接连跨越300亿与400亿立方米大关。

“十三五”以来,西南油气田作为全国唯一以天然气为主的特大型油气田,天然气年产量占据全国五分之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GDP贡献值达1.7万亿元。按1户家庭日均用气量1立方米计算,2023年以来,西南油气田年产天然气可满足超过1亿家庭、3 亿人一年的用气需求。

从毛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点燃的“炉火”到万米深井钻探的“地火”,西南油气田用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能源革命,诠释着“能源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时代命题。

天然气净化总厂遂宁净化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供图

跨越式发展

从“工业摇篮”到“能源脊梁”的进化论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全国第一,但超深层、高含硫、强非均质的地质特性,让勘探开发如同“在瓷盘上找裂缝”。

在安岳气田作业现场,技术团队通过“风险勘探+集中评价+滚动扩边”三位一体体系,让高石009-H12井测试日产气量突破百万立方米,正是这种“向地球深部要资源”的战略定力,让常规气从川中古隆起向外围拓展,探明储量跃升60%。

2023年12月14日,西南油气田年产天然气突破400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西南首个年产400亿方大气区正式建成。

而这背后是核心技术的突破。深层页岩气钻井周期从120天缩短至95天,井均测试日产气量提升30%。在川南页岩气田,2024年6月,中国最大页岩气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田累计产气801.9亿立方米,是目前中国首个累产气突破8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

更震撼的是深地川科1井,这口瞄准寒武系地层的万米深井,共有7项难度指标位居世界第一,为上产500亿立方米目标筑牢了资源根基。

从1958年川中石油会战结束西南无油历史,到如今形成四大百亿工程和五个万亿级增储新阵地布局,成为中国石油唯一拥有天然气全产业链的地区公司,西南油气田实现了从资源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质变。

绿色发展

从“黑色能源”到“绿色矩阵”的生态革命

在重庆丰都方斗山农场,3200亩林地正悄然进行着一场“碳交易”。这个由西南油气田主导实施的碳中和林业碳汇项目,利用自身林地资源,以挖掘存量林地资源的碳资产为路径,于2022年12月获得首张碳中和证书,从源头上减少了天然气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西南油气田建成投运的首座充电站成为绿色能源的新地标。该站不仅配备了先进的充电设施,更以其绿色环保的理念,引领着区域交通的绿色转型。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紧紧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加快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统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打造“天然气+风光电、余压发电、伴生资源、氢能”的绿色发展西南模式。

走进安岳净化厂,2套余压发电装置正将天然气输送过程中的压力差转化为电能,年发电量超89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4950吨二氧化碳,节省用电成本490万元。

事实上,早在2023年12月,安岳净化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就完成并网测试且正式投运,共布设947块光伏组件,总装机容量436千瓦,年发电量预计41.443万千瓦时,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126.6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9.18吨。

更令人瞩目的是,2024年1月17日,西南油气田首个光伏示范工程——攀枝花钒钛园区配气站分布式光伏项目及天然气余压发电设备正式投运,日均发电量超6000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000吨,节约标煤780余吨。

在威远气田,随着首批合格成品正式下线,威远日处理100方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及达标处理试验装置圆满通过验收,让曾经的工业废水变身“液体矿山”。这是全国首个类似装置,标志着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天然气+伴生资源”的绿色能源发展领域取得新突破。

这项技术不仅破解了环保难题,更探索出“天然气+新能源”的融合发展路径。近年来,西南油气田新能源业务对传统气田的替代率逐年上升,标志着绿色动能正改写能源版图。

龙岗062-C1~062-X3井-3。黄文俊摄

产运储销研

从“单兵作战”到“生态共同体”的体系创新

纵横川渝的7万公里集输管网,如同大地血脉般将3000余口生产井与千家万户相连。在相国寺储气库,4700万立方米日调峰能力可满足2.1亿户家庭单日用量,承担全国25%应急保供任务,守护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的温暖。

如今,西南油气田在油气勘探领域创新打造了“业务管理流程化、协同工作平台化、成果共享网络化”的工作模式,使方案审核流转周期缩短超30%,运行与管理成本降低约20%。

在工程技术领域,西南油气田实现近200口页岩气井的远程监管与指挥,形成“室内决策+现场实时调整”的压裂协作新模式,每井次减少2名现场监督人员,压裂设计符合率提升至95%。同时,在协同研究领域,西南油气田构建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孪生交付体系,整合模型、数据与文档,实现工程合规、质量、安全、进度及投资的全方位管控,初步形成“地面工程信息感知体系+流程管控体系”。

2024年,西南油气田打造建设的中国石油首个特高含硫智能气田——铁山坡智能气田通过验收并正式上线。中国石油首个智能天然气净化厂试点——大竹智能净化厂建设成功。双“首智”的成功问世,为智能气田建设的优化迭代,以及在行业内复制推广提供了基础依据和宝贵经验。

未来,西南油气田将以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为指引,以科研生产需求为导向,聚焦12个典型业务场景,逐步构建“生产管控数字化、工程建设数字化、协同支持数字化”。

西南油气田的跨越式发展,印证了“争当主力军不仅要看产量,更要看对能源体系变革的引领力”。当“高质量上产500亿”的目标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频共振,这片热土正书写着新时代的“气化中国”样本。(房金)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