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获通过,是全国第二个省级层面为地方菜系立法的专门条例
以“小切口”立法推动川菜产业大发展

“川菜29条”中
●7条聚焦促进川菜发展工作机制,主要解决川菜发展部门协调问题
●5条聚焦促进川菜产业发展,主要解决川菜产业完善链条和融合发展问题
●2条聚焦川菜人才培养,主要解决川菜人才供应及川菜技艺传承问题
●3条聚焦川菜文化传承弘扬,主要解决川菜文化保护和传播问题
●6条聚焦支持保障,主要解决川菜发展要素支撑问题等
3月28日,《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为什么给川菜立法?川菜立法会带来哪些影响?与大众有何密切关系?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部门进行解读。
川菜立法要干啥?
《条例》共29条,重点围绕川菜产业促进、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以及相关服务保障等活动进行支持。
川菜产业促进方面,将推动不同区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支持建设集原辅料供应、食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科技研发、检验检测、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川菜产业集聚区,推动川菜产业集聚创新发展。鼓励川菜生产经营者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协作关系,加强对接合作,保障川菜原辅料来源稳定、安全可靠。
近年来,“跟着美食去旅行”已成为国内外游客来川消费体验的难忘之旅。《条例》明确,推动川菜产业与特色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联动发展,依托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名人故居故里、旅游景区以及特色节会、体育赛事等活动,培育精品美食旅游线路,推动川菜美食体验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娱乐等文化旅游项目融合发展等。
在推动川菜国际化发展方面,将支持川菜生产经营者拓展境外市场,在跨境投资合作、劳务输出、原辅料通关、宣传推广、涉外法律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支持川菜厨师赴境外从业。
在人才培养方面,将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按照规定设立川菜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川菜高层次专业人才;推动实施“川菜大师傅”等专业人才培育计划,支持建设川菜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返乡入乡发展乡村休闲餐饮,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规定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
在文化传承方面,将建立川菜文化资源数据库,加强川菜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支持符合条件的川菜传统制作技艺、川菜相关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学等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
在创新发展方面,将支持川菜原辅料新品种培育和川菜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发,纳入科技计划支持范围,支持成立川菜发展研究机构,发布川菜科研成果,推动川菜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支持川菜生产经营者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实施改造升级;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川菜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
为何给川菜立法?
近年来,四川先后出台促进川菜走出去三年行动方案、川派餐饮服务业培育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在推动川菜产业发展、品牌培育、市场拓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为什么还要给川菜立法?
作为《条例》主导设计部门的商务厅、司法厅等部门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川菜基础好、市场广、名气旺,但距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痛点和短板。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呈现出阶段性、周期性、零散性的特点,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形式,将我省在促进川菜发展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凝练、固化,形成法规条文,为进一步推动川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川菜(含火锅)门店已超32万家,城市覆盖率达92.2%,居各大菜系首位。在海外60万家中餐厅中,川菜餐厅占比近三分之一。川菜素有“好吃不贵”的美誉,拥有广泛客源。在中高端市场方面,“精致川菜”同样颇受市场认可,具有很强竞争力。不过,川菜发展中也存在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培育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川菜产业是联动一二三产业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商务、经信、农业、人社、文旅、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以往,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各自发力,协调联动不紧密,更没有从产业链角度来系统谋划。”
“规模化标准化不足,有影响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较少,是制约川菜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川菜正餐味型丰富、烹调方法多样,更依赖于厨师个人的烹饪技艺,菜品难以标准化。此外,川菜在产学研、市场拓展等方面合力不够;现有促进川菜发展的政策以方向性引导居多,实实在在拿出真金白银的支持较少等,都是需要破解的难题。这些难题,是给川菜立法要重点解决的方向。
在省人大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泓看来,“川菜29条”采取“小而灵”的立法思路,以“小切口”立法推动“大变化”,系统性对川菜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和谋篇布局。比如,其中7条聚焦促进川菜发展工作机制,主要解决川菜发展部门协调问题;5条聚焦促进川菜产业发展,主要解决川菜产业完善链条和融合发展问题;2条聚焦川菜人才培养,主要解决川菜人才供应及川菜技艺传承问题;3条聚焦川菜文化传承弘扬,主要解决川菜文化保护和传播问题;6条聚焦支持保障,主要解决川菜发展要素支撑问题等。
“去年9月提请一审,此次三审后正式通过,半年时间完成一部法规的出台,非常不容易,充分体现了四川推动川菜产业发展的决心。”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贺江华说。
该《条例》是全国第二个省级层面为地方菜系立法的专门条例。值得注意的是,与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相比,该《条例》更专注于川菜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通过完善产业生态链,促进川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着重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集聚创新发展;在产业布局上更强调与资源产地、地域文化、品牌优势相结合,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碧红 刘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