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城市水质变化 揭秘成都治水管水“黑科技”

3月25日,正值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成都环境集团联合成都市水务局举办“智水共生· AI赋能未来水生态”媒体开放日活动。记者走进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兴蓉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等,探访覆盖“原水—供水—排水—净水—治水”全链条的智慧水务系统。
无人实验室+智慧水网:24小时把脉城市水质变化
随着中控系统参数的输入,机械臂闻令而动,从托盘上夹起采样瓶后,由自动流转带精准传输样品。随后,智能分析系统同步完成总磷、总氮等多个监测指标的自动化检测……
在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水质智能分析实验室里,只有AI“化验员”默默值守。“过去需要5个人协作的检测,如今已实现从样品分液、处理、检测到清洗全链条无人化操作。”该实验室技术负责人项念念介绍。
不仅水质检测,供水排水环节同样有一套智慧水网系统。在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调度中心的“智慧水务系统”大屏上,一串串数据流实时跳动:19个水质监测点24小时全天候监控水质,可提前8至20小时预警水质变化;系统后台融合多种算法,预测未来水量需求,并实现每小时自动迭代修正……
“智慧水网实现了从水源取水、水厂生产、管网输送到用户供应的全流程智慧化管控。”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刘杰介绍,该公司还布设了191个压力监测点、22个水质监测点、45个流量监测点、50个漏水噪声监测点,“可实现爆管抢修30分钟到场、24小时内恢复供水。”
地下“微创手术”+“智慧防线”:机器人军团疏通城市“静脉”
在青羊区文兴北路管网点位,只听咔嚓一声,非开挖机器人便轻松绞碎了混凝土块——这一地下“微创手术”,让排水管网告别了“开膛破肚”。与此同时,成都兴蓉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现场演示,将搭载着高清摄像头的CCTV管网普查机器人放入地下3米的污水管道,开展病害检测。“如果说CCTV管网普查机器人类似于医疗领域的肠道内窥镜,那么非开挖机器人就像外科手术刀。”成都环境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师雷震介绍。
“智慧防线”也在实时守护城市安全。据悉,成都市中心城区“5+1”区域的7600公里排水管网内共架设了1449个液位计、182个电导率仪,这些设备与后端的“智慧排水综合管控平台”相连,构建起一套智慧网络。成都兴蓉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城西管护所所长助理张彬介绍,该平台可以通过智能诊断算法分析捕捉如“静脉”的管网是否有“血栓”,“例如,此前该平台报警提示一处管网液位差突增1.7米,工作人员联动处置,发现病害管网结垢已达80%,随即开展清理工作,及时消除了风险隐患。”(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亚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