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彭山:林下养鸡"啄"开乡村振兴致富路

在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邓庙村,一片50余亩的树林下,数千只土鸡正欢快地啄食、嬉戏。这些毛色油亮、体态健硕的生态土鸡,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啄"开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每天天刚亮,这些小家伙就自己跑到林子里找虫子吃。"正在喂食的养殖户李大姐笑着说。这片林下养鸡基地采用"林禽共生"的生态循环模式,鸡群在树林下自然放养,啄食昆虫杂草,鸡粪又为林木生长提供天然肥料,形成了绿色可持续的生态链。
去年,邓庙村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创新采用"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林下养鸡产业。村集体以林地资源入股,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农户参与日常养殖管理。这种模式既盘活了闲置林地资源,又解决了农户技术不足、销路不畅的难题。
"我们的鸡蛋现在可是'抢手货'!"星塬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宇垚指着刚装箱的鸡蛋说,"每天2000多枚鸡蛋通过冷链直供成都各大社区,经常供不应求。"基地还尝试养殖了100多只种鸽,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据邓庙村第一书记罗江凌介绍,该项目采用"五统一"管理模式,已带动12户村民就业,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村集体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6万元,这些资金又用于发展扎染体验馆等文创项目,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站在树林边,望着成群结队的土鸡和忙碌的村民,邓庙村党支部书记信心满满:"我们要把林下养鸡这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让'邓庙土鸡蛋'成为响亮的品牌,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阳光下,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林地上徐徐展开。
彭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邓庙村的成功实践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彭山区已培育形成林下经济、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等多元产业格局。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让更多乡村走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曾泰霖、马诗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