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水果骗局”引起热议

这些水果界的“大忽悠”,你可买过?

2025年03月28日10:31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这些水果界的“大忽悠”,你可买过?

近几年,果蔬界各种新名字、新品种层出不穷,有的是最新科研成果或地方特色,但也有不少是浑水摸鱼。话题“水果骗局”近日就引起热议,引发众多网友吐槽“踩过的坑”。

水果西兰花

蔬菜名字上加个“水果”的噱头,再来句“一个所含膳食纤维顶15根香蕉”,让这种西兰花价格瞬间翻几番。这听起来高端的水果西兰花,其实是从大西兰花上切下来的,或是没长开的残次品。

藏乌梨

商家将普通梨通过高温加热,使表皮氧化变黑,伪装成高原特产“藏乌梨”,并虚构其具有“富硒”、“抗癌”等功效,以高价售卖。

爆炸桃

听名字就很“炸裂”的水果,实际上就是裂口的冬桃。这种桃子在成熟过程中,由于吸收了过多水分和营养,果肉膨胀,导致果皮裂开,在果园收购时属于次品。

商家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将其包装成网红水果,不仅骗你的钱,还会影响你的健康。因为裂口处很容易腐烂变质。

野生猕猴桃

野生猕猴桃确实存在,它们长在深山,但这种果子不仅产量低,采摘过程也非常艰难。

景区里售卖的“野生猕猴桃”,大多是猕猴桃种植基地里,那些长不大的小猕猴桃,也属于残次品。

辣椒芒

辣椒芒号称“果核细如牙签”,只凭这一点就让“芒果控”疯狂上头。

但真相是辣椒芒是贵妃芒果树上发育不良的畸形果。因光照不足、生长环境差等原因,芒果个头偏小,果核也小,有的呈牙签状。

金西梅

晶莹剔透的金西梅,卖相可人,口味齁甜,但金西梅与西梅并无血缘关系。

不过是商家用糖精、色素和防腐剂腌制“废品”小桃子,使其外观晶莹剔透,冒充新鲜水果,以高价售卖,景区常见,也被称为“景区刺客小吃”。它还会换“马甲”,比如黄金果、香槟果、金香果……

文图综合央视网、农民日报

声音

别让“藏乌梨”骗局

坑了产销两头

近年来,水果消费市场火热,加上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农产品的出村之路,但有不法商家从中看到了商机,频频在产业链中浑水摸鱼,谋取利益,欺骗消费者的花样也层出不穷。

比如,有的商家通过标签造假,用名不副实的水果冒充地方的名优果品,给当地辛苦培育起来的品牌抹黑。

以最近水果市场上的“藏乌梨”骗局为例,商家宣称这种黑皮梨系“世界之巅、川藏特产”,是名优果品。但有媒体调查发现,这种梨并非产自西藏高原,而是收购普通梨后,经高温将其加工成黑皮梨。

“藏乌梨”的骗局何以形成?从进入市场以来,“藏乌梨”价格不菲,主要是因为商家在营销中虚构这种梨来自高原的稀缺属性,同样是黑皮梨,却有不同于冻梨的口感,使得喜欢尝鲜的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从商家角度来看,经过高温加工的梨除了不易保存外,入口后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危害,所以商家更敢肆无忌惮地进行欺诈营销。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那就是生产端。事实上,每当有涉及农产品的骗局出现时,总会有农民或多或少地受到连带伤害。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是对当地农产品品牌的保护,也是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对待类似“藏乌梨”的骗局,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拳,严厉打击,及时下架虚假产品,对不法商家进行审查,将常态化监管落实到果业市场的各个环节。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消费者防骗意识,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期待多部门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