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的种子”开出希望之花

干细胞,是什么?
人体有200多种细胞,其中有传递信息的神经细胞,有携带氧气的红细胞,有起到保护作用的皮肤细胞等等。其中,有一类特殊的细胞,是所有上述细胞的源泉,它就是干细胞。干细胞被誉为“生命的种子”,也被称为“起源细胞”。身体在发育过程中,干细胞能够分化形成人体的组织和器官,最后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如同一棵树苗,可以长出树干、树枝、树叶,开花和结果。
“这个世纪以来,医学上有一个巨大的突破,就是我们发现了干细胞,它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能力,可以促进和修复组织缺陷的功能和结构。”田卫东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首席专家,也是四川省干细胞技术与细胞治疗协会会长。他深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20多年,在牙源性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基础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
田卫东教授(右一)与研发团队在实验室研讨。受访者供图
以一颗小小的牙齿为例。
一直以来,不少人饱受牙病的痛苦——牙周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发病率极高,全球成年人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0%以上,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
“在临床上,治疗牙周病是很棘手的难题。现有的手术和药物治疗方式,均难以彻底解决牙周病造成牙齿松动最后脱落的问题。”田卫东介绍,在前期20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其团队找到一种新方法,可以通过局部移植外源性干细胞有效促进牙周炎局部的组织再生修复,“让被破坏的牙周组织甚至是骨头,重新长起来。”
这背后,包含了多项重大创新。
“首先,我们以促进牙齿自身组织再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疗理念是颠覆性的;其次,在干细胞的选择上,经过大量的基础研究,我们发现牙囊干细胞最具潜力;第三,在治疗方法上,通过新技术可以实现细胞的精准移植,而不会影响到机体的全身。”田卫东说。
可供实验的干细胞,会被妥善保存在一个被称为“生命种子银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细胞资源库——四川省细胞库,它是我们做科学研究和干细胞临床转化的一个重要地方。所有经过制备、处理、符合质量的细胞都可以冻存在里面。”顺着田卫东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几个大型的液氮存储罐,“干细胞存储的温度是零下196摄氏度,可以保存长达20到30年之久。”
四川省细胞库。受访者供图
四川省细胞库可供300至500万人份细胞存储,是包括数十余种科研和临床级细胞的生物样本库,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获得国家级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资质的第三方细胞资源库。
据了解,包括四川省细胞库、细胞生产制备中心、细胞质量检测与评价中心在内的“一库两中心”,由成都世联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联康健”)建设。世联康健由华西医院、华西口腔医院与华西第二医院、成都高新区政府以及全球制药50强上海医药集团于2018年共同注资成立,公司首席科学家就是田卫东。
“我国已把干细胞治疗确定为药物属性,细胞制剂药物属于一类创新药物。同时,它具有特殊性——由于细胞是活的,因此它在人体内的评价相对来说就更难,还要保证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注定是一条漫长的转化之路。”田卫东说,世联康健正是要做好这“从0到1再到100”的关键一步。
2021年,经国家卫健委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后,田卫东带领团队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启动全球首个牙囊干细胞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研究;2023年7月4日,完成临床研究中15例患者的诊疗;1年后进行随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令人鼓舞。
2025年2月9日,世联康健申报的“人牙囊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IND)获受理,预计60个工作日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及各分中心开展临床I期、Ⅱ期、Ⅲ期试验,它是四川省首个获批IND的干细胞药物。
据田卫东介绍,一款创新药物从申报到完成临床大概需要10年时间,花费约10亿美金,成功率仅10%,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今年2月,我国首款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用于治疗14岁以上消化道受累为主的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无疑为我们乃至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像如今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一样,未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也可以改变很多。田卫东举了个例子,“比如糖尿病,如果一个人终生需要注射胰岛素,他的生活质量肯定很差。将来可以通过一个体外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把它分化诱导,形成类似于细胞,它进去人体以后就可以产生胰岛素。”
细胞治疗甚至可以定制化、个性化。田卫东说,很多疾病需自体细胞治疗,如肿瘤治疗常需对自身免疫细胞进行工程化改造。人们可在健康状态下保存健康细胞,如乳牙、智齿中的干细胞,这些细胞对未来疾病治疗和健康保障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细胞来构建新的组织、器官,这是今后要逐步实现的。”
生产人员在细胞生产车间制备细胞。受访者供图
为了团结行业力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产业发展,2021年6月,在田卫东的牵头下,四川省干细胞技术与细胞治疗协会成立。协会成立了9个分会,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不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沙龙活动,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生产质量技术培训等服务,还承担起科普教育的责任,打造的四川省首家细胞科学馆将于3月29日开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个月底,四川首次发布干细胞领域的两项地方标准——《人牙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规范》和《人源干细胞库建设与管理规范》,这两项标准就是由四川省干细胞技术与细胞治疗协会牵头起草。
“两个地方标准的首次发布是四川省干细胞行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田卫东表示,不同于传统医学,干细胞和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医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个性化和特殊性非常突出,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两项标准的发布,将助力提升四川的行业标准化水平。
科学研究“从0到1”不容易,成果转化“从1到100”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又谈何容易?特别是在再生医学这一前沿赛道上,细胞药物研发、转化还面临着政策、监管、资金等多方面的挑战。
“就像爬山一样,我们只有一条路,我们都知道它很艰难,但是没有回头路,你不能停下来,要么就掉下去,要么你就继续努力,向上攀登。”前路虽难,但田卫东初心依旧,“20多年了,我的心愿只有一个,就是早日把干细胞药物做出来,让好成果能尽快造福患者,让‘生命的种子’开出希望之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