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条生产线火力全开
“成都造”饮品产业版图持续“扩容”

元气森林生产线。
“今日生产176715瓶,本月生产3781.75万瓶”——这是3月26日上午10点40分,记者在位于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的元气森林四川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作为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都江堰展城融合促消费活动的主力参展商之一,元气森林以“天府好水”为基础,在都江堰持续加速发展,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成都造”产品。
每秒生产出12瓶饮料
从取水口取到的源水,经过水处理工艺,在工厂进行深加工,再经过调配、杀菌、灌装等各种程序,源源不断地输入生产线……“我们的用水量平均每天2万吨,每月达60万吨。”元气森林四川有限公司总经理冉兵向记者介绍。
记者在该公司看到,智能化的生产线几乎看不到什么人。“我们这个项目引入国内行业领先的全自动无菌灌装线及无菌碳酸线8条,采用了全球先进的吹灌旋一体式设计,灌装速度达到每小时43200瓶,也就是每秒生产出12瓶饮料。目前4条生产线火力全开,每月生产量达到300万箱以上。”
去年,元气森林产量达2600余万箱,销售额约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37%。“目前我们正开足马力、全力以赴搞生产,为打造产业资源集聚、品牌全国闻名的‘天府好水涵养地’贡献力量!”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龙头企业集结
作为本届糖酒会展城融合活动之一的太平花开——“天府好水润好物”食品饮料消费周,昨日在都江堰市南桥广场正式启幕。这场以“水脉连文脉”为主旨的沉浸式文旅消费体验,联动起了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天府好水”龙头企业,还集结各类农特产品、特色文创等,通过三大主题展区与跨界文化的融合,将产业、文化、消费串联成一场春日盛宴。
活动现场,踏入“天府好水”展销区,只见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企业,巧用艺术装置,将蜀水的灵动与温婉展现得淋漓尽致。“都江堰猕猴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可以来尝尝。”“这个茶叶是产自都江堰的,非常清香。”农丰谷物专区人头攒动,猕猴桃、茶叶等农特产品整齐陈列,摊主们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着自家产品,市民游客穿梭其中,或品尝、或购买。此外,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纷纷亮相,为大家呈上一份健康之礼。
力争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都江堰市围绕“饮料食品”产业强链补链,先后签约引进元气森林、农夫山泉、山东大树等链主龙头项目8个,协议总投资额超100亿元。同时拥有冰源食品、玺悦饮料、长寿山泉等“天府好水”本土企业各类生产线20余条,产能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天府好水”为核心的绿色食品(饮料)产业链。
数据显示,2024年,都江堰市共有绿色食品(饮料)生产制造企业60余家,其中“天府好水”产业链上下游年产值突破35亿元。
“2025年,都江堰经开区将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培育攻坚,全力培育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重点企业,建立体系完善、节点清晰、目标明确的培育计划,培育‘镇园之宝’1个以上,2025年60余家绿色食品(饮料)企业产值力争突破50亿元,三年内加速形成百亿级‘天府好水’产业集群。”都江堰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袁弘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