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持续探访,八旬美国友人见证古蜀道之变
“我会像候鸟一样,常常来”

3月21日,贾和普体验广元麻柳刺绣。 广元观察 杨鸿波 摄
3月21日,贾和普在明月峡栈道远眺。 广元观察 袁茹莉 摄
3月21日下午5时许,广元市利州区嘉陵江畔,82岁的美国友人贾和普结束了她的蜀道之行。与广元的朋友道别后,贾和普又期待起明年的相会。
自2001年初次探访古蜀道以来,贾和普已25次寻访这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道。20多年里,她开通网站、撰写书籍、拍摄纪录片,向全世界推介古蜀道,成为宣传中国古蜀道历史文化的国际使者。
记者近日跟着贾和普和她的朋友们再走古蜀道,了解这位“蜀道候鸟”与古蜀道的故事。
“一切都没有变,树还是那样绿,石板路还是那么漂亮”
“路旁的石栏杆是防止人马掉下山坡的,路面石板上密集的痕线是防滑的。”春日清晨的古蜀道拦马墙安静清幽,一头银发的贾和普手持登山杖,站在人群最前面,如数家珍地介绍古蜀道,“和我20多年前看到的一样,一切都没有变,树还是那样绿,石板路还是那么漂亮。”
与以往的路线相似,今年贾和普与她的朋友们同样选择从剑阁县普安镇启程,经翠云廊、剑门关、昭化古城,最终到达明月峡,行程超过300公里。这一路有古城、古树、古寺、古道、古关、古栈道、古村落,“就像走进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贾和普说。
大多数时间,贾和普都选择用脚步丈量古蜀道。一路走一路拍,尽管来了25次,贾和普还是想要把所见所闻全部记录下来,既作为美好回忆,也想让更多人了解古蜀道。
在翠云廊,贾和普又见到熟悉的剑阁柏和张飞柏。她掏出手机,对准古树铭牌上的二维码一扫,“嘀”的一声响,古柏的编号、树龄、守护人等信息便出现在手机上。
“这些古树之所以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尤其是这两三年,对古树的保护越来越好了。”贾和普感慨。
这也在大朝驿至竹垭铺——这段少有人徒步的古蜀道上得到验证。见到路旁一株两百多年的古柏挂上营养液,并增加了地面施肥孔洞后,贾和普说,这让她感受到中国人对古树的敬畏和保护,“修路、修房子都特意避开古树。”
“以前还有许多土路,有时遇到岔路,特别容易迷路,所以我后来找不到这条路。不过,现在好了,土路重新铺上了石板,路旁设置了清晰的路牌,还建了许多亭子、驿站,供越来越多徒步的人喝茶、休息。”时隔多年,再走古蜀道竹垭铺段,贾和普回忆说。
“其他朋友看到我们的行程后,已经把古蜀道列入了旅行列表”
一到明月峡,贾和普格外兴奋,一路走一路讲。这里是她和古蜀道故事开始的地方。20岁时,贾和普被一幅唐代画作《明皇幸蜀图》深深吸引,图中左上角悬崖峭壁上的栈道给她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太美了!这种栈道真的存在吗?”
站在明月峡的栈道上,脚下是奔流的嘉陵江,远处是急速行驶的西成高铁。“不会有人冒着危险修栈道了,也不会有人蹚着水、踩在石头上拉纤了。”贾和普赞叹道,现在“蜀道难”已变成“蜀道畅”。作为“剑门蜀道国际旅游终身推介大使”,她希望更多人来走蜀道,了解它悠久的历史。
事实上,通过她了解古蜀道,并跟随她徒步古蜀道的人群确实愈发壮大了。“我们是一个徒步团,这次的体验非常棒,其他朋友看到我们的行程后,已经把古蜀道列入了旅行列表。”跟着贾和普走了9天后,来自美国加州的夏炜说,“这也许是贾和普执着走古蜀道的原因。”
贾和普说,她喜欢昭化区蜀道三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蒲化平赠送的“蜀道候鸟”书法卷轴,“中国很古老,我很爱古蜀道,我会像候鸟一样,常常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敏 广元观察 袁茹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