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安岳:闲置鱼塘变“虾海”,海鲜陆养启新程

![]() |
连片的在建养殖池。潘政吉摄 |
春分时节,踏入资阳市安岳县长河源镇桂香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建设现场,瞬间被眼前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所感染。挖掘机轰鸣声中,32个养殖池已初现轮廓,工人们正争分夺秒地铺设防渗膜、调试增氧设备,全力为基地的建成进行最后的冲刺。
招商引资 闲置土地“活”了
南美白对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基围虾,原产于中、南太平洋海岸水域。因其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青睐。过去,内陆地区的海虾产品,大多依靠冰冻保鲜技术。如今,通过生态养殖技术,鲜活海虾将在川东丘陵跃上百姓餐桌。
“我们的基地于2024年10月底开工建设,占地250余亩,总投资约1000万元,预计2025年4月中旬建成投产,届时将成为资阳市规模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34 岁的基地负责人周兴代,指着连片的在建养殖池,一脸自豪地说。
去年10月前,这片土地还是杂草丛生的闲置鱼塘。为唤醒“沉睡资源”,激活“一池春水”,长河源镇创新“政府搭台+企业运营+农户参与”模式,成功引入资阳市锦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让沉睡的土地重新“呼吸”,变身成为乡村振兴“聚宝盆”。
“土地‘活’了,产业‘新’了!”返乡创业的“虾掌柜”周兴代充满了干劲,算起了经济账。每年可养两季虾,第一季4月投放虾苗,7月上市;第二季6月投放虾苗,10月上市。预计年产量达30万斤,年产值达750万元,可直接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就业。
内陆养虾 川东破题新实践
川东丘陵地区没有海,如何养殖海虾?这在以前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如今,这个问题的答案指向了一个关键词——“海鲜陆养”模式。顾名思义,该模式就是将原本生长在大海里的虾蟹类、鱼类、贝类等海产品在内陆养殖。但是,安岳县没有海水资源,周兴代又是如何因地制宜找到解决之道的呢?
周兴代一边带着参观基地,一边难掩兴奋地透露:“虽然我们采用的是传统土塘养殖模式,但是通过引入光合菌、乳酸菌等多种有益菌群,并借助智能化监测控制系统和尾水处理系统,成功攻克了养殖难题。如今,白对虾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品质更是显著提升。”
周兴代蹲下身子仔细检查设备,裤脚早已沾满泥点,可他眼中的兴奋却丝毫未减:“目前,我们已经与川渝多家水产商签订了意向协议,未来拟推‘安岳虾’品牌冷链包装。等上市那天,我们要让安岳虾‘游’出安岳,‘游’向全国。你一定要再来见证!”
当内陆鱼塘化作“虾海”,乡村振兴的浪潮正涌向川东。长河源镇镇长苏润站在基地旁,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目光坚定地说道,“长河源镇的海鲜陆养产业才刚刚起步,正处于破题阶段。下一步,我镇将积极扩展水产发展空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开辟新路子。”(潘政吉、高超、张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