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缤纷:内江多地抢抓“花期” 打造“赏花+”消费新场景

沐浴着春光,带上帐篷、折叠椅等户外休闲用品去郊外春游;在“春日大道”上跑出“速度与激情”……连日来,春意愈浓,从城市公园到乡村田野,从特色景区到街头巷尾,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相约赏春花、看春景,尽享春日浪漫。
在此背景下,我市多地以花为媒,通过春季场景式消费带动“春日经济”持续升温,为农文旅融合增添新动能。
“花”样缤纷 场景丰富
赏花游是春季旅游业的最显著亮点,“赏花+”模式为各地“春日经济”蓬勃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在市中区龙门镇尤家沱村,300多亩的李子园迎来盛花期,园内种植了“青脆李”“五月脆”“半边红”等多个品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天气晴好的时候,这里常常有游客慕名而来,专门来拍照、散步。”李子园现场负责人阳林介绍,预计6月中旬,李子就会成熟,游客们还可以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在资中县龙江镇川民村的花湖洞天花海观光园,早在2月中下旬,梅花已“限时”抢先开放,紧接着,园区内的海棠花、迎春花、桃花、梨花、紫荆花等花卉也将相继开放。
城市街道和公园的观赏花卉也在春日里竞相绽放、摇曳身姿,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在东兴区东桐路,迎春花枝垂直舒展,清溪湿地公园里的玉兰花洁白如雪,大千路的梅花繁茂艳丽……
近段时间,东兴区城区多条街道、多个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散步、拍照打卡的热门地点。同时,不少摄影爱好者也慕名而来,用镜头定格美丽瞬间。近年来,东兴区以“一路一景”为目标推进城市绿化升级,梅花、紫叶李等花种因其观赏性与生态功能兼具的特点,被选为特色景观树种,成为我市生态建设的“颜值担当”。
业态融合 活力迸发
我市多地以花为媒,大力发展“春日经济”,深挖“花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在赏花游的基础上还加入非遗表演、特色农业、民宿度假、亲子互动等,创造更多春日消费新场景,持续提升“花经济”的附加值。
在威远县新场镇的现代粮油农业园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牛灯舞为油菜花节助阵,汇集了萝卜干、菜籽油、红薯面等本土特色农产品的“春日集市”,延长了“花经济”游购娱链条。
在隆昌市金鹅街道光辉村,在明媚的春光中,千亩油菜花田与马鞍山生态长廊交相辉映。作为隆昌市农旅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光辉村依托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已建成千亩“高粱+油菜”轮作基地。
“预计接待量将提升30%!”村党委书记彭良富介绍,为保障游客体验,金鹅街道近年投入超千万元完善交通网络,新建黑化道路11.4公里,形成“三纵三横”交通环线,并配套建设马鞍山生态长廊、尖山坡观景台等设施。据悉,当地还将通过山地摩托、真人CS、观光小火车等娱乐项目,打造四季可游的田园综合体。
再把目光转向资中县新桥镇,“白云山——探春”白云湖越野徒步活动吸引了资中以及周边区县的百余名运动爱好者参与,大家相约一起享受运动的激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户外运动爱好者刘卫表示,这次徒步的路线设计得非常好,不仅有风景宜人的情人谷,还有挑战自我的五十三梯。“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快乐,希望明年有更多人来白云山探春。”
“花经济”始于花,又不局限于花。眼下,我市“花经济”热度不减,春日消费势头正盛,各类特色赏花旅游节纷纷开启。当前,游客对于春季出游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观赏和拍照,而是追求更为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内江融媒记者 罗尹)
来源:内江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