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47岁二次创业 投身“建筑+互联网”

建筑老兵的“迭代人生”

2025年03月19日08:50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建筑老兵的“迭代人生”

  一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那张磁性黑板,固定摆放在创始人刘勇刚的办公室,占据了一块不小的区域。黑板上密密匝匝画满了思维导图。繁复的建筑工程与数字技术亲密拥抱,转化为外行很难看懂的字符,被许多个箭头牵引,在黑板上四下“开枝散叶”。

  刘勇刚就是整个公司的“箭头”。一智科技原创的建筑工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安心筑”,同样契合了这位创始人的秉性:直接、锐利,一往无前——捋清了工序间的关系,明确了流程上的逻辑交互,从无人看好到“平地起惊雷”,已被纳入成都市科技创新应用场景之一,初步实现“一地创新,多地复用”。据了解,“安心筑”目前在成都高新区、江苏泰州、广州等地试点成功,今年还将前往埃及、阿联酋实现应用“出海”。

  探索“建筑+互联网”

  47岁建筑老兵创立科技公司

  将导图从脑子里“搬”到黑板上的过程,往往伴随激烈的争论。大家都很较真,不能经受市场考验的产品,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很多次思维导图会上,刘勇刚往往完成最后的“一锤定音”。不在于他嗓门大,也不是“一言堂”,只因公司上下,没人比他更懂建筑行业。

  刘勇刚50岁出头,却有近30年的建筑行业从业经历。当年他从双流老家走进城市里谋生计,拉过三轮、当过菜贩、擦过皮鞋、跑过出租……“辛苦是辛苦,但能存下一点钱,根本没想过有天会接触建筑行业。”

  当他回忆起那个改变人生轨迹的故事,实际是一场严重的人生危机。做建筑队包工头的邻居,开口借走了他全部积蓄包工程。哪晓得总包拖分包,分包欠劳务,邻居还不了钱不说,在各个建筑工地间流动的农民工,没办法和用工方签署真实有效的劳务合同,权益更无法得到周全保障。

  “想把钱要回来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我自己去干。”于是,刘勇刚一头扎进了工地,农民工、包工头一肩挑。不懂技术,工地上逮着人请教现学。队伍里缺熟练工,就从隔壁工地拉人。“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累得随时可以倒下睡觉。”烂摊子硬是被他盘活,“活路”渐渐多了起来,刘勇刚最终创办了西部地区第一家总承包特级资质的民营建筑企业,经手的项目更是屡获鲁班奖。

  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我想为农民工兄弟,为这个行业做点实事。”2019年,他在47岁这个应该“守成”的年纪创立了一智科技。

  探索“建筑+互联网”多年,如今要是有不熟悉的人怀疑他的专业性,刘勇刚会顺手指指周边一位头发茂密的同事,再指指自己的头说道:“你看嘛,几年前我的头发还和他一样多,现在少了好多,都是研究‘安心筑’,‘烧脑’给‘烧’掉的!”

  把“安心筑”当成孩子

  行业因“安心筑”出现连锁反应

  “只要谈到解决方案,刘总的精神时刻亢奋。”这是公司员工对刘勇刚的一致印象。公司成立6年多,他至今都是加班纪录保持者。相对于员工,刘勇刚似乎专为自己制定了一套更为严格的KPI——要做就做到最好,要把“安心筑”打造成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国家级标杆。

  进入今年,刘勇刚的工作日常增添了新内容,看应聘者简历。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摞来自清华、北大、人大等知名学府,以及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的各路人才简历。从一人摇旗呐喊,到如今兵强马壮,刘勇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变革需要勇气,更需要胆略,还得耐得住寂寞。“一智科技刚起步的时候,很多人不看好,觉得我怕是‘疯了’。”刘勇刚说,原因不外有三,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为啥花钱瞎折腾?行业的问题久已有之岂是一个App能解决的?快退休的年纪,为啥还要累死累活?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是行业的呼唤、时代的需要。

  情怀的变现需要代价。建筑工程设计的工种工序成百上千,想要把数字化管理手段下沉到每一个施工生产环节,将原来割裂的实名制管理、专户发薪管理贯穿,打通业务流和数据流,光说清楚这些事儿都不容易,何况还要让不懂建筑业的技术人员做出系统。“经常口水都说干了,嗓子都说冒烟了。”刘勇刚总结,这是他现在说话语速快、嗓门大的主要“源头”。

  这个过程无比煎熬,公司投入在增加,前景却有些模糊不清。最初的几位股东陆续离开了,200来位员工也相继离职,投入的资金也达到数亿元。“说实话,我很固执,家里人也很着急,虽然他们没说出来,但我晓得,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全力支持我。”

  家里的事儿爱人一肩挑了,刘勇刚把“安心筑”当成了自己的第3个娃,付出的甚至更多。公司成立3年多时,上千次思维导图会催生了初代“安心筑”,那天刘勇刚少见地从工作中抽身,给家里人报喜,给最好的朋友打电话,发朋友圈分享。事实也正如他所料,行业因为“安心筑”的诞生出现系列连锁反应。

  最欣喜的街头偶遇

  二次创业的回响令他倍感欣慰

  使用“安心筑”的工程项目方和农民工朋友,对系统功能、界面设置等细节问题提出很多建议。

  在刘勇刚的带领下,公司团队高度重视用户的每一条建议和问题反馈,当天研究当天部署解决。以结果为导向,不讲情面,就连自己两位在公司任职的亲戚,都因为工作不达效直接开除。

  “我们手握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安心筑’上有越来越多项目和农民工朋友的使用痕迹、派单发薪证明。”今天的“安心筑”,正服务全国260个项目1255家企业9889个班组的237796名工人,累计为工人发薪16.15亿元,系统归集几千万条的“行业知识库”上线后,将有望成为建筑行业的DeepSeek。

  但实际上,另一种荣誉远比上述称号更能给刘勇刚带来成就感。

  春节前夕,刘勇刚和一位兼职滴滴司机聊天,司机师傅说,过两个月就要回工地干活,他随口一问,“现在工地上的钱好不好拿?”“好拿得很哦,你看嘛,工地上都在用这个App,做了好多‘活路’,该领好多上面显示得清清楚楚。”师傅点开手机,那个熟悉的“笑脸工人”绿色LOGO让刘勇刚愣了半晌,呵呵直乐。

  回到家,刘勇刚和爱人说了这个故事,回想二次创业的不易,两口子聊到了凌晨4点多。爱人给他比了个大拇指:“祝贺你,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

  就在去年,随着公司董事长和专职CEO陆续到位,刘勇刚可以把心思更多地放在产品的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上。即便身份变更为“创始人”,那块磁性黑板依旧在刘勇刚办公室里没挪窝,“安心筑”迭代升级的思维导图会还在继续……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 受访者供图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