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外骨骼机器人”3月10日起在峨眉山展开测试
“神器”助攻 登顶峨眉能否轻松拿捏

佩戴“神器”。
3月11日,一段爬山“神器”拿捏峨眉山的视频火爆出圈,视频中这款名叫“登山外骨骼机器人”的辅助爬山设备10日起在峨眉山展开测试,引发网友关注。小小辅助工具,真的能让游客不费力就登顶峨眉?这款装备延伸应用的想象空间有多大?3月12日,记者来到峨眉山景区采访并实地体验。
“神器”体验如何?
“助力明显,像是设备带着我往前走”
在峨眉山金顶的设备测试点,这款“神器”向游客开放每人5分钟的免费体验,吸引不少游客围观尝鲜,跃跃欲试。
“走起来很轻!”“助力很明显,像是设备带着我往前走。”“之前只在网上看到过,没想到今天自己能实际感受一下。”体验过的游客纷纷表示“神器”助力明显,对徒步登山者来说是很好的辅助装备。
“明显感觉到机器人对腿部有一个力量支撑,登山时感觉要容易些。”来自湖北的游客王先生告诉记者,这对于上了年纪的登山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以后真的在景区推广开来,自己可能会租用。
随后,记者佩戴上这款设备实测。该设备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佩戴在腰间和膝盖正上方一拳处,两部分连接通电后即可开始登山辅助工作,2公斤左右的设备自重被分散到全身,负重感轻微。设备穿戴齐全后,记者第一感觉是肢体有了科技感,登山用上了“机器人”。
在辅助登山过程中,记者明显感到在做抬腿动作时,设备对膝盖背面有较强的向上支撑力,放腿动作时,设备则对膝盖正面释放一个下压力,形成一次“帮助放腿”的动作辅助。登山动作幅度越大、速度越快,设备给予的支撑力就越大,徒步登山可实现健步如飞。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运营负责人梁志豪介绍,设备只是对登山者肢体起到辅助作用,发力主体还是人本身,并不是完全替代人的登山动作。“卸下装备后,短时间还有个肌肉用力的反差感,需要游客稍微适应一下。”
科技含量如何?
内置AI算法模块,降低肌肉能耗35%以上
“登山机器人可持续提供3—5小时的登山辅助,设备配备了卡插式电池,可以秒拆秒换。”梁志豪介绍,该设备是一款融合了机器人技术、
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以及高效能源管理系统的轻量化智能装备。通过仿生关节设计和动态力反馈系统,设备可为登山者提供下肢助力支撑。其中,内置AI算法模块,配合碳纤维机械骨架传递额外动力,降低肌肉能耗35%以上。
对于降低肌肉能耗这点,记者有直观感受。该设备设置了10个动力档位,在登山时,调节至自身能接受的档位,让连续性登山动作变得轻松,相比以往无辅助状态登山,疲惫感明显降低。
引入爬山“神器”的想法从何而来?“峨眉山登山路线长、坡度高,我们想破解这一痛点,提升游客‘徒步拿捏峨眉山’的趣味性和体验感,减轻长时间登山给游客带来的身体压力。”梁志豪说,近年来,峨眉山持续开展徒步登山主题体验,在体力消耗较大的登山活动中,游客体验会大打折扣。为提升服务品质,公司引入了登山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AI科技辅助工具。“以此满足部分游客的需求。”
市场前景如何?
峨眉山登山游客体量庞大,将采用租赁方式使用
“2024年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621万人次,其中全程徒步登山游客占比超过7%,高山区接引殿徒步至金顶的游客占比近28%。”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尧斌告诉记者,峨眉山登山游客体量庞大,爬山“神器”等新装备的引入,可引导更多游客深入景区的中山区域游览。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已持续在智慧票务、智慧车辆管理等方面进行数字化布局,后续景区还会引入低空经济、视觉体验空间、AI打卡拍照、景区伴游助手等数字化产品,不断创新峨眉山旅游新场景,丰富消费新业态,提升游客体验感。
梁志豪透露,下一步,爬山“神器”在经过充分测试、验证后,将在景区采用租赁方式使用,计费方式分为按小时结算、按路线打包等不同模式,游客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设备使用区域主要布局在中山区万年寺景点附近和高山区雷洞坪至金顶路段。
新闻多一点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2月起,山东泰山景区、安徽黄山景区都在试用外骨骼机器人,湖北恩施大峡谷在试用类似的“机器腿”,让游客秒变“神行太保”。恩施大峡谷的“机器腿”正式运营后将投入50台左右,收费标准预计为30—40元/小时。(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艺茂/文 乐山观察 冷润雨/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