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博主结伴探寻历史文化遗存 记录的两座古桥计划申请文保单位

近日,网络博主杨宗翔和温鑫杰再次相约进行了一次“探秘之旅”。他们来到四川自贡高硐堰闸,沿河边小道徒步而下,进入内江威远境内,再经威远向义镇肖家街折返堰闸,行至对岸山坡上已废弃的高硐小学校。一路上,他们用手机记录下沿途风光、历史文化遗存,最后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发布在各自账号上。
二人都是自贡人,原本并不认识,因发布的作品题材相似而结识,并开始结伴探寻。
他们的探寻也有收获:当地正在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经他们探寻并发布的两座古桥,现已作为线索登记,计划申请为文保单位。
两博主结伴探寻遗存
3年创作2000余件作品
2月28日下午,杨宗翔和温鑫杰相约来到自贡高硐堰闸,以堰闸为起点,沿河边小道徒步而下,进入内江威远境内,经威远向义镇肖家街折返堰闸,又行至对岸山坡上已废弃的高硐小学校。当天行程约3公里,二人用手机记录下沿途风光、历史文化遗存,最后将通过文图、视频的形式发表在各自的账号上。
实际上,在2022年前,杨宗翔与温鑫杰并不认识,因为作品题材和内容相近,二人从网上互相关注发展成线下“并肩作战”。
结伴同行三年,杨宗翔和温鑫杰共计创作作品2000余件,积累视频图片素材数万份。
探访的两座自贡古石桥
已被计划申请为文保单位
记者了解到,杨宗翔、温鑫杰在徒步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时,先后探寻了两座古石桥——王龙桥和肖瓦桥。
在杨宗翔的公众号里,他这样写道:“王龙桥是一座清代两墩三孔石板平桥,由6块数吨重的石板镶嵌而成,桥墩凿成工字型卡槽固定桥板,增强其稳定性。桥墩上镇津兽是两个方形龙头,这在自贡地区是比较少见的……”
肖瓦桥是一座建于清代的五墩六孔石板平桥。“此桥靠近公路和中间两墩的地方有镇水兽雕刻,扁平长的龙脑在自贡地区并不多见……”
他们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走访当地群众并结合自己的现场观察,对两座古桥进行了翔实的描述。作品发布后,引起自贡当地文物部门及相关专家的关注和重视。据了解,目前,自贡正在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上述两座古桥已作为线索登记,计划申请为文保单位。
“我们做的不仅仅是自媒体作品,今天的影像或许就是未来的历史(资料)。”二人告诉记者,以此“日拱一卒”的方式,十年或者二十年后,他们的作品和资料或许就会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成为城市变迁的历史影像资料。(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袁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