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关于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进四川省师范教育改革的建议

2025年01月23日16:3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刚要(2024-2035年)》,提出了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其中,专门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强教必先强师,要求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为贯彻相关精神,同时应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趋势,应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要求,以及高新技术条件下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状况,四川省应该提前规划推进师范教育改革。

首先,为应对人口数量结构变化,充分调研,适当压缩普通本专科师范生招生规模。2024年北师大研究团队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2024年1月,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显示多地教育部门要求高校严格限制教育类专业的新增布点。四川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2023年7月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严控教育学专业新增布点,非师范类高校原则上不再新设教育类专业。建议在此基础上,充分调研,评估全省师范专业办学质量和四川基础教育教师未来需求趋势,将控制师范类本专科招生规模的方案纳入“十五五”规划中。

其次,为建立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强化和改革教育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2024年8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强化高层次教师培养,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为适应这一规划,四川省需要在师范生人才培养结构上尽快规划调整,在严控师范本专科招生规模的同时,增加教育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规模。同时,探索师范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建议本科阶段逐渐收缩师范和教育课程,尽可能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学科教学专业课程集中于专业硕士、博士阶段。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可以在本科阶段筑牢学科专业知识,毕业后报考教育专业硕士学位,集中学习教育相关课程和技能;形成本科学科基础知识+研究生教育学知识技能的师范生培养新模式。

最后,为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知识迅速更新迭代、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变化,改革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意见》提出,“完善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体系,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四川省需进一步细化落实,建立教师终身研修体系:第一,教师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应该具有半年到一年的脱产学习访学经验;第二,将教师终身研修与学历提升贯通起来,鼓励教师脱产研修+在职攻读教育专业硕士、博士;第三,强化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提升,改变教师职后培训偏重教学技能,忽略学科知识系统更新提升的倾向。(四川省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网联会副会长、民进成都市委员会常委、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佑松)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