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房出智慧,麦冬产业带动强
“三生万物,如登春台。”这是四川省三台县群众给自己家乡名字做的解释。这句话里,看得见生生不息的精神,看得见风和日丽的景象,主打一个积极向上的情怀。
当地群众解释家乡地名。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虽然只是一个县属中医院,但是三台县中医院真的很能“打”—— 2022年,三台县中医院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位居A行列,全国排名95位,在四川省所有县中排名第一。
“传承千年智慧,振兴中医国粹,守护全民健康。”医院楼上,挂着这样的标语。事实上,这里不只有传承,也在努力创新。比如,“智慧中药房”的建设,就深得守正创新之道。
“让病人省心省力,这真是体现出了‘医者仁心’。”患者李先生在该院诊治后,交了费就回家了。当天下午,医院就把他的中药煎好并送上了门,这让他非常省心。“患者生病了本来精力就不够,不该再让他等着取药。”一位医护人员介绍,中医讲究系统治疗,不但要重视患者的身体疾病,还要尽力让他们精神放松、心情愉快。让患者“交费后不管”的模式,正是“医者仁心”“医乃仁术”等传统中医观念的新体现。
自动配药流水线。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原来,三台县中医院建设了一条自动的配药流水线,能安全、准确、快速地把药方“变成”药剂。在流水线的传送带上,一份份药材迅速配伍和传送,传递健康传播希望。这个技术非常高效,从读取药方到分拣好药材,一般只需要几秒钟。期间除了需要人工复核药材分拣的准确性,基本都是自动运行。在这里,古老的中医智慧结合了现代科技,变得更加智慧,也更加贴近了患者的需求。中医在这里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真的让患者和家属觉得“如登春台”。
据介绍,这家医院以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为抓手,赋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在紧密型医联体间推进智慧抓取、统一配送等共享服务,全力保障基层群众用药安全。三台县中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依托互联网技术与物联网系统搭建的智慧中药药事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了互联网诊疗、在线交费、一键医保报销、中药代煎、药品配送、药事咨询等服务,打通了“诊治——开方——煎煮——配送——入户”的便捷通道。依托智慧共享中药房,医院实现了中药统一采购、统一存储、统一审方、统一煎煮、统一配送;患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中医、名中医,在家里坐等可取中药的目标。
智慧中药房系统展示工作情况。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冬日微冷,走进三台县芦溪镇涪城村,一位参观者改了一句古诗:接天麦冬无穷碧,入药根茎别样萌。(原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无际的麦冬,犹如一块块铺天盖地的碧玉,延展在野外田间,景象极为壮观。地下深藏的一块块根茎,具备治病救人的功效,因此在医患双方的眼里都显得非常“萌动可爱”。
四川的道地药材中,“三台麦冬”有响当当的名气。这里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特别适合麦冬的生长,在别处长不好的麦冬在这里也能长得好。因此三台是我国非常著名的麦冬基地,内销产量的70%和外贸产量的80%,都出自这里。
麦冬药材基地。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农民有句朴素的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麦冬可比麦子价格高多了,麦冬种得好,就不只是“枕着馒头睡”的好生活了。自然而然,麦冬就成了当地发展三农、致富奔康的重点产业。
麦冬有喜阴的属性,因此常采取套种高秸秆作物的方式来种植。这样不但能提高麦冬的质量和产量,也能再多一份庄稼的收益。据悉,三台县麦冬基地面积约为7.3万余亩,主要位于涪江沿岸冲积平原上,是全县耕种条件最好的一片区域。复合种植条件下,每亩耕地可以实现2500-3000斤鲜麦冬、1600斤玉米、5000-8000斤蔬菜、2吨黄储或5吨青储饲料秸秆的产出。顺便提一句,由于中药属性的原因,麦冬作为动物饲料有非常好的效果和价值。这就又多了一个拉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途径。
三台的麦冬,不只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它有机地融合在乡村振兴产业里。比如有机麦冬生产基地所用的肥料,是当地农家肥料发酵酿制的沼液。这不仅解决了生活排污,也供给了作物肥料,提升了麦冬药效,是典型的“化腐朽为神奇”的中国智慧,与中医药智慧有异曲同工之妙。
麦冬产品集中展示。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麦冬是食药同源的药材,所以可以直接用于餐饮。目前,三台县和相关机构及企业合作,研发出了成谱系的多种麦冬产品,促进了当地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产品促进了群众健康,发挥的是事业功能;产品传播了麦冬功效,发挥的是文化功能。小小一颗麦冬草,把中医药的事业、产业、文化属性融合在一起,像是中医学里说的“滋阴生阳、水火既济”。
“天冬和麦冬,本来是一对仙女,性格有所不同。她们同情人间疾苦……二人合作,促人康泰。”基地附近的麦冬博物馆里,记述着这样动人的民间故事,让人形象地了解了麦冬的习性和功用。中医药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为群众所喜爱,为患者所信任,守正创新,发展前行。
三台的冬天有点冷,但是麦冬长势旺盛,给人们带来了心底的暖意,带来了健康的希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