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打通13公里全瓦斯软岩隧道!九绵高速白马隧道贯通
人民网成都12月13日电 12月12日,大山腹地传来喜讯,九绵高速全线最长隧道白马隧道双幅顺利贯通。作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白马隧道建设难关的突破,标志全线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一条13公里隧道,贯通耗费9年,背后是多种不良地质的的组团挑战。
白马隧道由蜀道集团投建,其进口端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勿角镇,出口端位于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乡,右线全长13000米,左线全长13013米,是四川省内在建第三长的公路隧道,属分离式特长隧道,最大埋深1092米。
隧道最后一道掌子面被破除。蜀道集团供图
作为目前国内设计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公路隧道之一,白马隧道Ⅴ级围岩占比高达97%,瓦斯段落占比100%,隧道穿越7处发育构造断裂带,围岩以碳质板岩和炭质千枚岩为主,岩体破碎,自稳能力差,富水段最大日涌水量达65000立方米,相当于25个标准游泳池储水量(长50米,宽21米,水深2.5米),埋深大,地应力高。Ⅴ级围岩的超高占比,加之断裂带、大埋深及涌水量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隧道掘进面临软岩大变形、塌方、高压涌突水等地质灾害,犹如在“豆腐”里面打隧道。
自2016年6月进洞施工以来,建设团队通过加强设计、施工管控、技术管理和资源配置,顺利攻克软岩大变形技术难题,确保了白马隧道建设的安全稳步推进。例如,为解决白马隧道在软弱岩层中施工的难题,建设团队提出“强超前、快支护、紧步距”的“三道拱”施工支护理念,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施工中,实现了“快挖、快支、快锚、快封闭”,减少由软岩大变形导致的隧道反复加固、换拱,显著提高施工效率。
应对复杂地质,智能化机械实现了提质增效。这些年以来,白马隧道团队积极开展软弱围岩隧道机械掘进设计理论研究,并引入千米定向钻,以高效、高质的钻进、钻探,有力应对软岩段落治理,并通过引进三臂凿岩台车、隧道专用破碎锤挖掘机等智能化先进设备和集团自主研发的“川隧大模型”(以隧道开挖进度管理为亮点,通过精准计算与预测,有效指导现场施工,减少等待与衔接时间,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施工工艺机械化、项目管控智能化。
九绵高速作为通向九寨沟景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将沿线李白故里、九皇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等串点成线,未来将极大改变九寨沟、平武沿线交通格局,全线建成通车后,成都至九寨沟的行程将由原来的8小时缩短至4小时,随着游客量的增加,将推动沿线经济发展。目前已建成206公里,剩余38公里正在加紧推进中,预计2025年全线建成通车。
截至目前,全线已顺利贯通43座隧道(隧道施工完成95.6%),九绵高速公路最后一座大桥沙尕沟大桥已于近日双幅贯通,全线127座桥梁已全部贯通。(郭莹、实习生张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