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建带动关建 打牢酒城关爱根基
泸州市关工委深入开展基层基础提升行动
近日,泸州市关工委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完区县后,企工委主任陈道元欣慰地说:“这些年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多年来,市关工委高度重视基层这个“神经末梢”的积极作用,始终认为是“做好一切关爱工作的基础”。自2019年起,市关工委严格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关于加强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工委建设工作的意见》(川组通〔2019〕14 号)要求,工作中务求“六个到位”。特别是把2022年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服务大局、坚持务实创新、坚持面向基层、坚持典型示范,全市关工系统的基础越来越坚实、牢靠。
基层组织建设到位。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要建立关工委组织”的要求,截至2024年7月,全市各级已建立关工委组织2545个。在区县,乡镇(街道)、县级部门、村(社区)、法人学校的关工委建设基本做到全覆盖。另外,民营企业关工委、行业协会关工委、社会团体关工委成为“生力军”。基层关工委严格按照“六好”要求,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涌现出了郎酒集团关工委、纳溪区大河村关工委、叙永县新苗学校关工委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按照分级管理、有进有退、点面结合的原则,通过多年的努力,“六好基层关工委”的合格达标率保持在85%以上。
“五老”队伍配备到位。市关工委成立33年来,通过依靠组织发动一批、典型榜样带动一批、登门求贤邀请一批、真情关怀感动一批,累计有10万余老同志加入关工委大家庭。近年来,通过优化队伍,全市现有“五老”志愿者18789人,其中核心队伍1519人、骨干队伍3738人、参与队伍13532人,平均年龄在63岁左右。全市关工系统按照“配齐配强、有职有位、有责有为”的原则,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努力为老同志提供发挥余热的平台。古蔺县退教协会是全市最大的“五老”志愿者队伍,2600多名退休教师争当“银发少年”,坚持站在和中小学生共同进步的第一线。
工作机制执行到位。多年来,市关工委坚持党建带动关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关工力量向一线延伸,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务求实效。工作中,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二是优化人员选用,建强志愿队伍;三是用活办事载体,筑牢为民防线。工作中,会议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评优选先制度、经费使用制度、走访慰问制度等,切实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提供保障。有老同志笑称关工委是“恒山派”,原因是包含有“守恒”“永恒”的意思。有老同志说:“退休后继续在组织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晚年生活要比每天‘打小麻将’‘跳广场舞’有趣得多。”
奉献精神感染到位。调研中,绝大多数基层关工委按照市委办、市府办《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十二条措施》(泸委办﹝2021﹞68号),要求,“五老”的误餐、书报、旅差、通讯等有了完全保障。虽然“兼职不兼薪”,但老同志们“乐此不疲”。“红研专家”王海清宣讲“四渡赤水”,每年从市内到省外讲几十场,从未报销过一次费用;“中国好人”胡敬华常年在自家院坝坚持“红军故事天天讲”“暑假来红色旅游的青少年很多,我还免费提供茶水”;“全国劳模”袁志诚自费建成“农耕博物馆”,并担任解说员,每年义务接待节假日前来研学旅行的青少年数千人次……
特色品牌打造到位。在指导基层组织建设中,市关工委倡导“打造各自亮点,做足特色品牌”。为此,合江县的校外辅导队、龙马潭区的野泳安全劝导队、古蔺县的长征精神报告团等很快崭露头角并成绩斐然。不少基层关工委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还根据当地特有资源,扎实对青少年开展红色传承、非遗文化、卫生健康、生态文明、科技浸润、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在已建成的16个“劳模(工匠)工作室”中,老模范、老师傅们毫不“藏私”;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很多场馆不惜拿出“看家本领”;为助力乡村振兴,“六个顾问”依然奔走在田间地头……
社会影响宣传到位。“让更多干群了解关工委工作、支持关工委工作、参与关工委工作,就必须做好宣传。”多年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坚持宣传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广大“五老”的无私奉献、宣传社会各界的善行义举、宣传未成年人的励志上进等。《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火炬》《关爱明天》等媒体常有泸州稿件登载,市关工委已连续多年荣获“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在区县,“看叙永”“蔺州关爱”“合江荔枝红”等平台涉及关工委的稿件点击率较为可观。在通讯员队伍中,金玉、何平、唐雪梅等多人登上中国关工委、省关工委的领奖台。(何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