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内戒治+所外延伸 四川戒毒构建“一体化”格局
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开展2024年安全警戒护卫机构达标复核暨管理警戒大练兵验收工作。本版图片均由四川省戒毒管理局提供
“熊猫警察”进校园,进一步提高青少年防范毒品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分别建立男性、女性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大队,出台系列管理制度,将专业化“人防”、精准化“物防”、现代化“技防”贯穿管理工作始终
●不断加强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开展艾滋病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情况调研,搭建平台创新形式,打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
●不断做实做强具有四川特色的戒毒矫治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工作协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毒品问题治理新格局
“一位身患艾滋病的戒毒人员王某,由于长期滥用毒品,导致身体各器官遭到不同程度损害,入所初期眼神无光,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在我和同事们的坚守下,他身体上的创伤逐渐愈合,也不再抗拒戒治。出所后,他还给我们写了一封感谢信……”
今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为推动禁毒防艾工作高质量开展,11月28日,四川省戒毒管理局联合广安市人民政府举行“禁毒防艾进乡村共享健康促振兴”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上,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新华强戒所”)民警邱红讲述了自己奋战在禁毒防艾一线的故事。
近年来,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禁毒防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提升诊断治疗效果、增强禁毒防艾能力,构建所内戒治和所外延伸“一体化”新格局,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贡献力量。
科学救治
对艾滋病戒毒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戒毒过程极其痛苦,我变得暴躁、低落,是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大队民警帮助我正视自己的病情、调节情绪。在这里,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艾滋病戒毒人员张某某说。
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资阳强戒所”)和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女子强戒所”)分别建立男性、女性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大队,出台艾滋病感染人员分类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将专业化“人防”、精准化“物防”、现代化“技防”贯穿管理工作始终,实现艾滋病戒毒人员与一线工作人员可亲、可近、可防、可控的“双向安全”。
艾滋病戒毒人员免疫力低下、机会性感染风险较大,因人制宜、科学救治显得尤为重要。此前,省女子强戒所一名艾滋病戒毒人员病情加重,出现思维散漫等症状,持续治疗后不见好转。为提升戒治效果,省女子强戒所戒毒医疗中心联合社会医院开展网络远程在线会诊。“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医疗’的戒毒医疗模式,开展临床会诊、技术指导等,为戒毒人员进行科学及时的医疗戒治。”省女子强戒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医疗机构合作,构建“一院五区”的病残收治格局和“三级四类”医联体模式,全力推动戒毒医疗工作提质增效,不断降低复吸率,提高戒断巩固率。积极开展针对性诊疗与全程性抗病毒治疗,以急性生理脱毒治疗为基础,以常规诊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为支撑进行救治;定期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艾滋病病毒载量检测,准确掌握艾滋病戒毒人员身体状况。
对于感染艾滋病的戒毒人员而言,教育矫正、心理矫治也同样重要。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对所有入所艾滋病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并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开展“艾滋病到我为止”理念教育,开设《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管理系列课程、《学会应对压力》团体心理辅导等,帮助艾滋病戒毒人员应对挫折、恢复自信。省资阳强戒所则联合绵阳师范学院专门打造生命质量课程,内容包括心理、教育、团体辅导等。“我们会对入所戒毒人员开展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大家不再谈‘艾’色变。”省资阳强戒所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已提炼形成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12条特色工作经验、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技术指南、社会治理视域下禁毒防艾四川经验等相关成果,在管理教育艾滋病吸毒人员、减少艾滋病社会面传播风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延伸帮扶
打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
“警官,我怕和社会脱节,出去无法适应……”对于艾滋病戒毒人员来说,出所是令人期待的,也是迷茫和焦虑的。为了帮助出所人员与社会无缝衔接,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不断加强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开展艾滋病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情况调研。
四川省戒毒管理局深化就业帮扶,开展多样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项目,帮助解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有效减少因毒品问题引发的犯罪行为。今年以来,已帮助68名解戒人员获得相关证书、30名解戒人员获得就业推荐。
在此前一次回访中,得知戒毒回归人员林某迟迟未找到合适的工作,省资阳强戒所分类管理大队民警立即积极衔接,给其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其成功应聘。省女子强戒所建立联络问候和后续照管机制,分类管理大队民警建立出所人员微信群,定期回访调查,目前已有60余名出所人员入群,更有3人加入禁毒宣传志愿者行列。
四川多地还搭建起禁毒防艾的新平台。在凉山州布拖县城,“爱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务工作站面积不大,但五脏俱全。作为该工作站的禁毒防艾宣传志愿者,戒毒回归人员阿行(化名)在一场场禁毒法治宣讲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当地群众和学生讲解毒品的危害。
“相比传统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站承担着更多功能:一方面通过持续的戒治与帮扶,帮助戒毒人员彻底戒除毒瘾;另一方面通过更加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帮助当地群众树立法治意识。”四川省戒毒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已建立5个“爱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务工作站,打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开展“爱之家”服务民生“十件实事”和托底帮扶“六项戒毒行动”,举行禁毒防艾法治宣讲180场次,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等公共法律服务346次,走访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67人,帮扶困难戒毒人员家属200人,开展远程视频探访260人次。
禁毒防艾,还需要铺开宣传教育“一张网”。
四川省戒毒管理局积极探索普法新形式,打造“熊猫警察”原创专属形象,制作个性化文创周边,赋予戒毒宣传崭新内涵。联合四川大学出版社推出《川小戒课堂:毒品预防教育》系列连载漫画丛书,增强广大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意识。今年以来,开展全民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到省内学校开展禁毒防艾教育公益讲座100多场次,受众超过30万人次。联合团省委创立“情有毒终”禁毒防艾志愿服务品牌,成立16个服务队,开展禁毒防艾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次。
完善格局
做强具有特色的戒毒矫治体系
禁毒防艾是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深耕主责主业的一个缩影。按照司法部戒毒管理局“以强制隔离戒毒为主体,以戒毒康复和指导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作布局,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不断做实做强具有四川特色的戒毒矫治体系。
“从没想过打太极拳、八段锦,以及中医药治疗方式,对我能有这么大的帮助,身体不乏了,睡眠、胃口也好些了。”省新华强戒所戒毒人员李某某,既往使用海洛因和冰毒20多年,身体状态很差。在戒毒治疗期间,省新华强戒所对其进行了中医药治疗,还指导他进行康复训练。
近年来,四川省戒毒管理局不断发挥中医药在戒毒领域的作用,与省中医药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医联体建设、中医药戒毒研究、中医药戒毒文化宣传教育、人才共育、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等8个方面开展探素,建立中医医联体15个,并将“生理脱毒一号方”等中药汤剂和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深度融入戒毒人员戒治、康复全过程。此外,还建立4个中医馆、1个彝医馆,构建形成“两基地+五场馆”中医药戒毒阵地。
今年9月,“中医药+戒毒”升级——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首家“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在省新华强戒所成立。“在省中医药局、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的支持下,我们引入中药、针灸、太极、八段锦等方式开展戒毒治疗工作,创新开发‘方寸太极拳’‘坐式梁陈健肺七步操’等6项中医养生功法,初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戒毒模式。”省新华强戒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基地成立为契机,不断深化中医药戒毒工作传承创新、深度协同、融合发展。
把戒毒管理从墙内延伸到墙外。11月5日,省女子强戒所驻德阳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中心揭牌成立。通过公安、司法行政、社区三方联动,实现毒情信息互通、社会支持共享工作机制。
近年来,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工作协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毒品问题治理新格局。加强与公安厅、省禁毒办、地方公安机关的协调对接,与21个市(州)禁毒委全部签订执法协作合作协议。与公安、卫健三方深化特殊人员康复救治中心共建,推动病残戒毒人员、自愿戒毒人员等多类吸毒人员融合收治管理。在全省建成59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中心和指导站,在川渝毗邻区域资阳市安岳县龙台镇和川渝高竹新区新建2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站。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芮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