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大地上的帮扶铁军

“终于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了!感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真心帮扶。”11月18日,达州市宣汉县庙安镇洞子村民张光平拧开灶台上的水龙头,一股清澈的山泉水汩汩流出,“以前喝水要到几里外的河沟去挑,现在自来水通到家里,龙头一拧,水就来了,硬是安逸!”
这是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为“省地质局”)帮扶洞子村的一个缩影。自帮扶宣汉以来,省地质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在人员、资金、产业等方面真帮实扶,取得了可喜成绩,受到组织和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建强支部 筑牢堡垒
2021年,原省核工业地质局与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合并,新组建成立省地质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省地质局继续作为牵头单位,与省委老干部局、成都工业学院、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川煤集团定点帮扶宣汉县,并承担宣汉县庙安镇洞子村定点帮扶工作任务。
洞子村于2020年4月由原洞子村和原南垭村合并组成,属于宣汉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脱贫户及监测户共154户474人、特困人员供养户11户12人。
在2023年的帮扶干部轮换工作中,省地质局严格按照选人用人标准,选派了4名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宣汉,其中1名在宣汉县挂职任住建局副局长,其余3名在洞子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新选派的驻村帮扶干部迅速进入角色、主动融入群众、积极投入工作,通过入户调查,详细了解村情民意,结合洞子村实际情况制定了帮扶计划,明确了帮扶目标,强力推进帮扶工作落地落实。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健全了学习培训、工作清单和专报、纪律监督、信息宣传、积分制管理等制度,并与洞子村党支部积极开展结对共建,帮助指导洞子村党支部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建工作等制度,最大限度把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帮扶优势,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壮大产业 助农增收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早上天见亮就到地里收李子,晚上打包快递到成都、攀枝花,有时会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但看到群众果子卖出去了,赚到了钱,村集体有了收入,我心里爽极了!我感到我为群众尽到了一点绵薄之力,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驻洞子村第一书记李洋感触道。
每年七八月份,是果农销售李子的大好时节。不少群众为果子销售犯愁,该局了解这一实情后,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将“以购代捐”工作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在全局开展以购代捐活动,2023年以来,采购宣汉县脆红李13余万斤,销售额达到46万元,增加集体收入13余万元。
群众要致富,产业是关键。该局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头等大事,在特色农业发展、电商平台搭建、农民就业等方面想办法、添措施。临时党支部先后联系北京朗知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电商团队来宣实地考察指导建立电商平台,协调38个企业1000余个用工岗位需求,与县就业局联合召开专场招聘会,积极搭建更多就业平台。
庙安镇是宣汉出名的“花果山”,脆李产业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发展时间已久,存在品种、土壤等方面急需改良等诸多问题。帮扶干部主动向镇党委、政府汇报,联系县镇农技专家,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投入10万元帮助打造50亩李子集体经济示范园,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并支持致富带头人扩大养鸡场规模和争取优惠政策,养鸡年出栏量达12000只,实现产值约110万元。
做强基础 改善民生
帮扶工作队还多方争取资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帮扶,改善民生条件。先后申请配套资金70万协助洞子村完成冲天口新建道路的挡墙施工、水沟建设,完成场镇到村办公室25盏路灯安装;投入22万元,改扩建三社、四社饮水设施,解决216户716人饮水问题;投入2万元购买大型垃圾桶,有力改善环境卫生;争取成都辉瑞消防设备有限公司为宣汉县37个乡镇捐赠价值6.4万元、800个灭火器材;协调新华文轩宣汉分公司、四川省康源联合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爱心企业为部分宣汉县部分中心校捐赠学习用品、体育器材;争取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自然资源服务第120团,依托实施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将开展农业技术和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捐赠学习用品、救灾应急物质、农业生产工具等。
帮扶期间,省地质局下属第二地质大队还充分发挥领域专业和技术优势,不辞辛苦扎根宣汉投入锂钾资源勘查工作,派驻挂职干部深度参与宣汉县锂钾勘查开发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工作,助力资源勘探开发,为宣汉实现“百强晋位、冲刺千亿”目标贡献地质帮扶力量。
扎根山乡 打造铁军
为扎实做好帮扶工作,今年7月初,省地质局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新增选派了132名优秀干部定点帮扶宣汉县。
132名帮扶干部遍布在全县35个乡镇108个村,覆盖了全县90%以上乡镇及四分之一的村,其中年龄最大55岁、最小24岁,为宣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今年菌子长得真好。”东乡街道办牛背村村民冉启元赞叹道。这正是在该局派驻到牛背村的驻村帮扶队员岳培培精心帮扶下发展起来的产业。她和陈忠强是135名帮扶干部中唯一一对年轻夫妻,丈夫是地质局测绘工程高级工程师,自己是办公室业务骨干。响应组织的号召,夫妻俩毅然双双踏上了去宣汉的帮扶之路。岳培培满怀激情地说:“虽然来宣汉的时间短,但我坚信,一定会带领乡亲们把食用菌种植好,一定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使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这是我买的第三双运动鞋了。驻村一个月,鞋子跑坏了两双……”这是省地质局驻宣汉帮扶干部杨文博发在朋友圈的一条信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带着地质人的热情,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属于他的足迹。
“现在乡村振兴这一历史的重担,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主动请缨,远离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来到宣汉县东乡街道办秧田村当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向农民伯伯学习,为山区老百姓做贡献。”该局派驻到秧田村任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的刘杨刚40岁出头,文静的脸上洋溢着果敢与坚毅。
“我局将持续助推宣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支持宣汉县锂钾综合利用、乡村振兴等工作。”省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伍定坚定地说。(张平、王小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