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老兵张军:匠心铸就生态茶魂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 |
退役军人张军和他的茶园。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
在自贡荣县双古镇朱家河村,云雾缭绕的丛林和茶园之中,流淌着一条清澈见底的越溪河,它见证了朱家河村世代村民的勤劳与执着。这里,有一位退役军人以自学成才的坚韧和匠心独运的手工制茶技艺,书写了一段返乡创业的传奇故事。他就是张军,一位曾经的武警战士,如今的生态茶制作人。
报效祖国 从军21载
张军的故事开始于1997年。那一年,他怀揣报国之志,毅然踏上从军之路。在新疆武警某部的艰苦环境中,他刻苦训练,通过21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经历无数次的锤炼与挑战,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营级干部,不仅练就了一身排爆绝活,还带出一批批优秀的反恐士兵。21年军旅生涯,他多次参加特殊执勤任务,荣立三等功6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生态茶园 “绿叶情深”
2018年,张军告别战友和军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入伍前,张军曾在当地牛峰茶厂当过3年的工人,对家乡的茶有着深厚的感情。望着这片熟悉又陌生的茶园,张军决定“重操旧业”, 用在军营中锤炼出的坚韧和毅力,在家乡茶园干出一番新事业。
张军深知,要做出好茶,必须先有优质的茶园。他按照生态茶园的理念,精心打理自家和亲戚的茶园,并新开垦土地种植奶白茶等优质茶苗。“鸡鸭鹅充当病虫‘管理员’,畜禽粪便替代化肥,我敢打包票,这样精管出来的茶园,完全做到了全生态。”提起生态茶园,张军骄傲地说。
鸡鸭除草、猪粪养鱼、稻谷诱草,这些看似简单的做法,实则蕴含着张军对生态茶园的深刻理解。经过6年 “保姆式”呵护,茶园终于吐露新芽,以纯洁的姿态回报这位重逢的“故人”。
静心入情 为茶铸魂
张军的目标并不仅仅是种出好茶,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茶叶能够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张军说,他的红茶秘制技术,是远赴他乡千里迢迢拜师又无数次提升修炼而成。“从2018年到现在,前面这两条沟不知道倒了多少茶叶,都是我做实验的牺牲品。”张军指着他倒茶叶的地方向大家介绍,刚转成全手工制茶时,很多细节都要靠自己慢慢摸索,第一年废掉的茶叶很多,到后来才慢慢练就了用手就能判断温度的能力。
“做茶要静心,制茶要铸魂。在这宁静的山村,常常是一个人抛除杂念,入情三分,秘制到凌晨3点。只有把情注入茶中,才能泡出茶的灵性。”张军说,父母居住在荣县双古镇,老婆孩子在乐山,每年长达3个月的做茶季里,他几乎每天都待在荣县,全身心投入到红茶制作中。除采茶时需要一些帮手外,手工制茶几乎全靠他一个人。一天最多的时候要连续做茶10多个小时,虽然过程辛苦,但却乐在其中,他把做茶当成了一种爱好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言传身教 助力家乡
有了生态茶园的基础,差异化精制红茶就是品牌价值。张军的红茶,可以根据客户喜好量身定制,色泽红润,香气扑鼻,口感醇厚,深受消费者喜爱。他的茶叶在朋友圈中迅速走红,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每当新茶出炉,他的小院总是热闹非凡,来自省内外的朋友纷纷前来品尝、购买,并亲身体验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张军也因此成了双古茶叶的推广大使,他的茶叶不仅为家乡带来经济效益,更为双古茶叶的品牌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张军制作了200多斤红茶和少量绿茶,单斤价格600元至1580元不等,在朋友圈里很快被一抢而空。他信心十足地表示,要在2年之内把一亩茶的综合产值做到2万元以上,让双古红茶飘香国内外。
张军深知,要实现这个目标,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带动更多人一起发展,才能让家乡的茶叶产业真正兴旺起来。于是,他计划创办“张军红茶工作室”,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向种茶乡亲们传授手工制作红茶的技术,让双古8万多亩茶园生产出更多元化的产品,让更多茶农增收致富。
张军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退役老兵的创业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坚守、关于匠心、关于责任与担当的动人篇章,激励着更多人为梦想而奋斗,为家乡而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