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
——甘孜州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工作侧记
甘孜州幅员辽阔,草原广袤。这里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更有一支特别的队伍在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食品安全。他们,就是甘孜州马背上的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
高原上的红色“风景线”
对地理环境复杂的甘孜州来说,食品安全一直是个严峻挑战,尤其是一些偏远牧区道路不畅、交通不便,给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带来了极大考验。
地形复杂、山高路远,寒冷缺氧、基础薄弱……为了克服重重困难,将食品安全知识送到牧民身边,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骑着马匹,带着食品安全知识穿梭在草原与村落之间,将食品安全知识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穿上红色志愿者马甲的理塘县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刘艺就有了另一重身份。她说,这一群穿着红色志愿者马甲、骑着马、带着食品安全知识的志愿者们就是高原上最美的红色“风景线”。
据甘孜州理塘县禾尼乡食品安全志愿者洛绒甲批介绍,禾尼乡是甘孜州理塘县面积最大的纯牧业乡,拥有1618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和9个远牧点。这些远牧点大多位于没有信号、道路交通不便的地方,给食品安全宣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然而,食品安全志愿者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骑着马匹,穿越草原,深入远牧点,为牧民们带去了食品安全知识。
随着秋季来临,禾尼乡的牧民们开始迁徙到秋季牧场进行放牧。在这个季节,小卖部老板更登曲批也忙碌了起来。每次游牧季,他便会在牧场开设临时小卖部,为牧民们提供生活必需品。然而,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始终是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这里是为期40天的秋季牧场,这个小卖部就是为了方便牧民们购买商品临时开设在这里的,主要还是为牧民们销售一些食品。”甘孜州理塘县禾尼乡食品安全志愿者向巴普错说,为了保障小卖部销售的食品安全放心,向巴普错骑马来到这里进行食品安全宣传。他耐心地告诉更登曲批,进货的正规渠道如何选择、货架上的食品如何摆放、食品的保质期如何检查等。
“无处不在”的志愿身影
“一定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如果家里有不好保存的肉就都拿到定居点来,放在定居点的冰箱里储存。”岭戈村食品安全志愿者斯郎单珍向村民们说。
岭戈村就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村落,村民们的生活节奏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化,这里条件有限,帐篷就是村民们的家。走进帐篷,没电、没水、没冰箱,如何储存食物是一大难题。为了确保村民们都能够吃到安全放心的食物,斯郎单珍将村民家中的肉类食品统一放在定居点的冰箱中储存,并时刻提醒村民们一定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这一办法虽听起来简单,但在条件有限的游牧区却有效地解决了村民们食品储存的难题。
无论是人烟罕至的牧区还是熙熙攘攘的集市,都能看到志愿者们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检查和指导的身影。理塘县委社会工作部在全县范围内组建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为禾尼乡等乡镇地区的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牧区,食品安全志愿者们耐心地向牧民们讲解如何辨别新鲜的肉类和奶制品,如何正确储存食品,避免食物中毒,现场演示如何正确清洗和烹饪食品,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在偏远村落,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向村民们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日常饮食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村民们提出的问题,提醒大家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和保质期;在集市上,他们则化身为食品安全的守护者,仔细检查食品的来源与质量,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监管部门,用专业与严谨为百姓的餐桌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打造“食安甘孜”志愿服务品牌
甘孜州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志愿服务方式和方法,让食品安全知识更加深入人心。甘孜州食品安全办联合州委统战部、州委社会工作部、州民族宗教委、州教育体育局、共青团甘孜州委、州妇联等相关部门印发《食安甘孜志愿服务活动方案》。按照分类分层的原则,组建了各地区、各行业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骨干队伍,并在乡镇、村(社区)分别建立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分队。截至目前,全州已建立19支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共有4302名志愿者注册,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既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有普通群众,还有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
为了打造“食安甘孜”志愿服务品牌,甘孜州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食品安全志愿服务活动。他们以开设食品安全公益课堂或现场宣讲、发起食品安全倡议、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体验活动等方式,深入推动食品安全宣传进工地、进企业、进校园、进寺庙、进社区、进农村牧区、进景区。同时,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食品安全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志愿四川”平台对志愿者登记注册、项目发布、在线报名、效果评价等,提高了食品安全志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方便了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马背上的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以“食安甘孜”为志愿服务品牌,以马为友、以责任为缰,守护着高原的食品安全。他们不仅是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食品安全的守护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