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奏响乡村振兴“五重奏”

2024年10月21日18:55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共青团积极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校地共建”模式,以“青年培养、资源整合、文化创新、环境营造和组织帮扶”五大行动为抓手,与地方社区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了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创、环境共造、组织共建的“校地”共建共享特色品牌活动体系,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和良好的品牌效应。

青年引领未来——人才共育实现人才振兴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共青团始终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核心任务之一,通过组织“我为乡村做贡献”文化扶贫项目等系列活动,构建了涵盖教育类、经济类、生态类、管理类、健康类和设计类六大领域的“六位一体”专业集群,紧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要。

三年来,学校共组建9支校级团队、近23支院级团队超2000人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外,学校还捐赠了大量书籍资料,并指导村社区团组织开展“三会一课”,致力于培养一批能够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青年带头人。通过实际行动,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培养出了一批具备专业知识与社会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创新思路。

科技赋能升级——资源共享实现产业振兴

为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共青团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搭建电商平台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借助网络平台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营销支持、设立校内展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多措并举增加农户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通过对红原县牦牛毛制品的技术研发与品牌塑造,成功推动该地区特色产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为当地的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展现了科技赋能在乡村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点亮生活——活动共创实现文化振兴

为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共青团积极倡导文化艺术社团走进乡村。来自学校的书画社、汉服社、环保社等社团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福圣社区的“绿影”垃圾分类推广、阳光村的急救知识培训……一系列活动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促进了学生与社区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贡献了力量。

特别是“青春志愿 爱在社区”、“百团进社区”工作专项团队的成立,形成了高效的服务体系,确保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真正实现了“群众需求—社区搭桥—学生回应”的良性互动链条。

“绿影”守护家园——环境共造实现生态振兴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共青团发起了“绿影”守护行动计划,以此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鼓励绿色生活方式。学校围绕全国科普日、世界水日等主题,与周边多个村社区联合举办了废旧物创意设计大赛、环保酵素制作培训等活动,并成立了5个专门从事环保工作的学生社团。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也为创建更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团激发活力——组织共建实现组织振兴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共青团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与地方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一方面,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之中;另一方面,通过人员共育计划选拔优秀团干部担任兼职村干部或社区团委委员,定期举办业务培训课程,增强其工作能力和责任感。此外,双方还签订了涵盖基层团建、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多项合作协议,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

经过不断努力,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共青团荣获了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省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集体、四川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学校共建共享引擎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校地服务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社区居民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实践育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杨小平)

(责编:罗昱、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