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部新区:夯实法治之基 描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功能显著增强、经济量质齐升快速起势、新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自2020年4月28日成立以来,成都东部新区走过了“白纸画图平地立城、蹄疾步稳乘势发展”的不平凡之路,可谓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番变化。
10月1日,成都东部新区迎来了新的历史节点,《成都东部新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以立法的形式,总结改革创新成果,完善制度设计,理顺管理机制,充分放权赋能,为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对外开放 建设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9月20日18时20分,由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3U6874航班顺利抵达成都,其中有8名旅客走下飞机后,省略了繁琐的中转手续和提取托运行李的过程,轻松地走过了多流程一体化智能通道,无缝衔接地继续踏上自己的国际旅程。
“通过这个多流程一体化智能通道,可以全程享受‘行李直挂’与‘无感通关’的双重便利。这样一来,中转真的很方便,很高效!”乘坐此次航班的季先生感慨道。
天府机场国内转国际旅客中转通道。成都东部新区航空和口岸经济局供图
那么,“无感通关”体验的背后是什么?
“‘无感通关’得益于成都海关在全国范围内首推的‘双预检’模式与‘1+1’智慧旅检系统。”东部新区航空和口岸经济局航空枢纽发展处副主管刘湘介绍,“双预检”模式将机检设备嵌入到了一体化智能通道和托运行李分拣线中,旅客在仅有8.5米长的通道内就能完成多项安全检查,通行速度比传统模式快了4倍以上。而“1+1”智慧旅检系统则是将入境与出境的一体化智能通道、风险拦截通道集于一体,加上行李一次过检机制,来确保旅客能够以最快速度完成所有通关流程。
中转效率是衡量机场枢纽功能的核心指标。今年以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先后开通了“国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国内转国际”通程航班业务,采用了“国际通程航班”监管模式,实现了“一票到底,行李直达”的便捷服务,极大优化了旅客的中转体验,使成都成为了国际中转旅客的理想之选。
成都海关关员正在入境卫生检疫区引导旅客通行。成都东部新区航空和口岸经济局供图
据悉,截至目前,天府国际机场连接国内航点190个,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61条,投运以来累计接待旅客突破1亿人次,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机场第5,国际及地区客流量排名全国第4、中西部第1。今年上半年旅客、货邮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35%、103%,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步伐加快。
“基于天府国际机场取得的这些成果,此次出台的《条例》明确,省政府及相关机构将全力支持东部新区在简化通关程序方面先行先试,推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口岸管理方式的革新,为区域的对外开放提供坚实保障。”刘湘说。
此外,《条例》还赋予了东部新区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使命,这不仅是对其战略地位的明确,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深远规划。《条例》指出,东部新区应当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国际铁路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助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交通门户、国际消费目的地和国际交往平台。
科技创新 培育现代产业发展新引擎
“肚子稍微鼓一下,我再看一下肝外胆管。”6月28日,在位于东部新区的成都未来医学城天府锦城前沿医学装备研究院,华西医院超声科医生正在通过远程智能超声技术,为成都东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病人提供视频会诊。
“相比传统超声手法要求高、难同步、不实时的问题,远程智能超声可以兼容科室已有的超声影像设备,超声视频与操作视频100%真同步,超声图像无任何损失,手按开关一键无损传输图像到远程报告工作站,优于一般工作站。”天府锦城前沿医学装备研究院远程超声项目运营经理游由说,“这样一来,自三甲医院的专家就可以为基层患者提供远程视频会诊,指导当地医生操作,并给出诊疗方面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天府锦城前沿医学装备研究院。受访者供图
作为四川省天府实验室体系中以成都东部新区为核心打造的生命健康领域实验室,自2022年揭牌运行以来,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始终秉持聚焦临床需求、专注成果转化,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科技企业培育“最先一公里”。
2023年12月16日,由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牵头建设,天府锦城前沿医学装备研究院负责运营的先进医学装备创新平台在正式启动,涵盖远程智能超声、肝功能评估系统、物联网超声波传感器等细分领域的8个医学影像赛道项目签约入驻,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正式在医学影像赛道进行布局。
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郭磊摄
“自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聚焦做强园区创新转化、做全加速服务功能配套、做实载体建设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先进医学装备创新平台便是其中之一。”据成都未来医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构建设计验证、检验检测、动物实验等8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4大科技服务中心,未来医学城已形成从创新研发到成果应用的全链条转化路径。
截至目前,未来医学城已有全球首创基于纳米孔传感器件的药物检测系统与试剂盒、国内首个用于器官芯片的生物反应器等代表产品陆续呈现,在研产品共12项,融资4.26亿元;今年7月,未来医学城“生物芯片孵化加速园”入选成都市首批次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近一年来的发展,目前先进医学装备创新平台已经完成整体入驻,展厅已经具备接待能力。“平台有3条生产线已经投产,分别是超声传感器生产线、远程超声生产线、超声教学工具生产线。”作为平台的运营方,天府锦城前沿医学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刘畅介绍,该平台还是全国医学装备协会超声技术分会唯一一个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基地,其目的在于通过集合医学、工学、产业化三个方面的专家团队和人才资源,提升医学影像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赋予其市场价值,让科技成果实现市场化。
《条例》明确,东部新区应当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校院企地联合共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通过紧密联系条例要求,我院将更好地推动远程智能超声项目服务于成都东部新区的发展大局。”在刘畅看来,远程智能超声技术对于基层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东部新区面临着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负担加重的双重挑战,而《条例》的实施将为天府锦城前沿医学装备研究院的远程智能超声项目提供加速融入新区慢病管理项目的契机。
刘畅表示,下一步,天府锦城前沿医学装备研究院将紧密围绕条例的要求和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规划部署,深化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展产品的应用场景,提升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为新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体验;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科研项目在新区的产业化进程,培育现代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这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为东部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成都未来医学城将围绕未来医学探索与创新前沿、医教研产融合与转化典范两大总体定位,加快建设国际特色示范医疗、高精器械及医药两大产业集群,努力构建创新驱动转化医学平台,打造全球高能级医药健康领域承载地和高水平医疗健康“引领极”。
蓝绿交织 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城市
位于成都市东部新区境内的三岔湖是四川省第二大人工湖泊,水域面积27平方公里,被誉为“天府明珠”;也是成都水域面积最大、环境最优越的核心生态资源,践行公园城市理念、承载成都东部新区重大功能和特色形象的绿色名片。
自成立以来,成都东部新区坚持立法先行,打通“两山”转换新通道,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营建“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的城市生态格局,促进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统一,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新区高位编制了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共举的总体规划,出台了《成都市三岔湖水环境保护条例》,推动打造三岔湖‘水清、岸绿、景美’水环境。”据成都东部新区水务事务监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三岔湖水质长期保持Ⅲ类、部分指标达到了Ⅱ类,10个市控以上水质监测地表水断面水质总体为“优”,森林覆盖率超85%,吸引了数量众多的红嘴鸥、白鹭等候鸟栖息于此,最多时约有4.5万余只。
随着《条例》的发布施行,也对三岔湖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条例》明确,东部新区应当创新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加强沱江、三岔湖、龙泉湖、绛溪河等重要水体保护。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耗、非常规水源利用等节水型社会建设。
此外,《条例》还明确了,东部新区应当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照明,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节能低碳节水用品和环保再生产品,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材消耗,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家庭。
其实,为了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出行理念,在《条例》正式施行之前,新区就已经巧妙地结合世园会的盛大氛围以及街道的创新精神,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有效地提升了公众对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认识和参与度,为《条例》的顺利施行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9月15日,成都东部新区石盘街道与吉利学院校地合作处、吉利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团总支共同携手开启了“创意焕新·绿色出行——马甲再创之旅”,通过校地联合,进行了一场马甲创意大碰撞,分享和传播了绿色出行理念。
在学院的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老师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在创意马甲工作坊,社区居民和吉利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学生们齐聚一堂,共同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绿色出行理念。在欢声笑语中,有人描绘出绿色出行的场景,有人巧妙融合了环保标志,有人则是带入了生活经验与传统智慧。
“这次的实地体验,不仅拉近了居民们和前沿科技的距离,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践行绿色出行理念的启蒙窗户。”成都东部新区石盘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陈兴说,10月7日,还将举行“世园百花 绿行万里——快闪活动”。届时,市民和游客如果在街头巷尾偶遇穿着创意马甲的绿色使者,通过合影发朋友圈等方式,即可在活动当天获得精美纪念品。此外,还将有“绿行百里”的兑换活动,只要有任意APP的100公里绿色出行记录,即可前来世园会兑换更多惊喜。
“创意焕新·绿色出行——马甲再创之旅”活动。赵夏菲摄
随着《条例》的颁布施行,石盘街道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条例》不仅大力推动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还强调了建设绿色社区的重要性,并在社会治理领域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陈兴表示,石盘街道将通过聚焦治理、促进发展、优化服务,街道将推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向基层下沉,激发基层治理的内在活力;通过构建队伍、赋予组织能量、建立机制,围绕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治理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社区联动、村(居)民参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多元化资源整合方式。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居民参与程度更高、议事协商能力更强、品牌特征塑造更显著的高效能治理模式。这将是一个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治理需要为驱动,以创新机制为支撑的治理模式,旨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治理效能的最大化。”聊到未来愿景,陈兴激动地说。
如今,《条例》的实施不仅为成都东部新区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扩大开放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厚植生态本底提供了坚实支撑。
未来,随着《条例》的深入推进实施,成都东部新区将持续优化发展布局,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地位,逐步成为一座创新驱动、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赵祖乐、陈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