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从这里出发》直播引发广泛关注

![]()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华在演播室分享观点。成都市文广旅局供图 |
一条古蜀道,半部中华史。
9月28日下午3点,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共同策划推出的大型全媒体直播《蜀道从这里出发》,在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官方视频号“看度新闻”和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方视频号“文旅成都”同步上线直播,直播时长持续120分钟。新华社、封面新闻、贵州电视台、甘肃报业集团、内蒙古广电台等十余家央级、省级新媒体联合播出!所有直播链接累计观看量超过140万;全网互动点赞22.5万人次。
直播中送出的博物馆门票和民宿酒店大奖等“福利”,一发出便被“秒光”。在同时段的多个直播中,《蜀道从这里出发》观看人数与互动数据遥遥领先。
本次直播以“蜀道——国家统一之路”、“蜀道——文化交融之路”、“蜀道——经贸往来之路”三大主题探源蜀道文化与成都历史文脉的关系,印证蜀道与成都历史发展的关联。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华,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等权威专家坐镇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室,分享了精彩的观点。
蜀道,是中国古代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翻越巴山到达四川盆地的交通网络,以汉中盆地为中间站,形成“北四南三”的地理格局,北段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段为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成都,2300年城名未改、城址未迁的历史文化名城,丝绸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蜀道上的璀璨明珠。
蜀道,如何成就了天府之国的富饶,天府之国,又是如何推动蜀道的扩展延伸?
孙华教授为观众梳理了“蜀道”最初的历史。他表示,原始的蜀道可能在史前时期就初见雏形。四川是一个发育很好的盆地,北有秦岭,东有大巴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出川受阻,入川艰险。而在秦岭的南坡,却有一道深深的河谷嘉陵谷,这道河谷给古人开通翻越秦岭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有资料显示,秦蜀、川陕之间很早就有人从秦岭、巴山南北往来。孙华教授强调,蜀道的开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之初可以上溯到商周之际。周王朝初兴的时候,蜀国曾经参与周武王灭商的战争,蜀国的军队要出四川盆地,就需要经过古蜀道。蜀道正是在一次次人们的往来和军队的征伐过程中,慢慢形成完善的。
孙华教授还表示,古代的国家是通过郡县和道路所形成的网络,把国家意志传达到四面八方的。而蜀道,属于国家道路,是国家治权从首都延伸到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主要通道。蜀道也是古代华夏文明实现大一统的一条纽带,意义非常重大。
李勇先所长表示,“自古诗人例到蜀”和“文宗自古出巴蜀”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从唐宋开始,其他地区的诗人通过蜀道入蜀,促进了成都文化的繁荣,也形成了成都独特的文化品格,尤其是像李白、杜甫、陆游等诗人在成都迎来了他们的创作高峰,留下无数千古名篇。四川的文化名人也通过蜀道走向全国,杨雄、司马相如、李白、三苏等,他们从蜀地走出,以文举世,成为影响后代的文化巨人。通过蜀道的沟通往来,巴蜀文化与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间进行了交流和融合,一方面体现了巴蜀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巴蜀文化也在交流和融合这个过程中,迎来了创新和深化。
齐东方教授分享了很多考古成果,比如在湖北考古出土的一批漆器上面写着“蜀郡作牢”四个字,证明这批漆器是在成都生产的。不仅如此,在湖北、湖南甚至朝鲜的墓葬当中也发现过“蜀郡作牢”这样的字样。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四川成都出产的遗存在全国各地、乃至邻国的考古活动中被发现,进一步印证了蜀道是成都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他表示,蜀道的伟大,在于它可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地貌最复杂、道路最艰难、遗存最丰富的古代陆路交通系统的一条道路。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大力支持了本次直播,分别设置了直播点位与主演播室互动。
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直播点位,研究员谢涛为我们生动讲述了邛崃羊安镇汉墓“驷马难追”的奥妙,再现了由于蜀道的修建,使得路畅其行,物畅其流,山海通万里,天堑变通途的动人历史。
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直播点位,研究馆员梅铮铮带我们参观了诸葛亮北伐时使用的“神器”—— 诸葛连弩。穿越历史,我们再一次与蜀道上的三国英雄回望,聆听国家统一的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
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直播点位,馆长王飞带着观众看到了李白、杜甫在蜀道的时空交际,为观众分享了“自古诗人例到蜀”和“文宗自古出西蜀”的历史渊源。
在成都永陵博物馆直播点位,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博物馆)副馆长、文博副研究馆员刘仕毅带观众聆听二十四伎乐演奏的晚唐五代宫廷宴享乐曲。穿越千年,听音逐梦,再现巴蜀音乐的文化魅力,印证了成都在唐代的繁荣和富庶。
在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直播点位,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小红为观众解析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之“五星”的指代意义。为观众梳理展示了蜀道串联丝绸之路与欧亚大陆交流的“路网”,带我们见识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万里征程。
在东华门遗址公园直播点位,一场汉服秀带我们穿越千年,再现唐宋的时尚与繁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雪芬带我们参观了唐代的庭院遗迹,亲手触摸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的摩诃池畔遗址。感受历史成都的城市布局、功能和审美意趣,分享了蜀道沟通中原,成就成都繁华的故事。
此次直播全球传播,除成都有大量观众收看外,节目组从北京、上海、甘肃、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英国伦敦等地都收到了观众的反馈。
中国香港作家何佳霖看了《蜀道从这里出发》直播后表示,直播中展现出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反映出了蜀道对成都发展的多重影响,看到了蜀道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中国澳门青年联会的辛剑辉观看了直播后表示,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蜀道不仅是美丽的“风景道”,也是深厚的“文化道”,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
英国留学生林裕在伦敦也关注到了《蜀道从这里出发》的直播,她表示,直播让她了解到蜀道不仅是成都与外界经济、文化交融的桥梁,更是创新、坚韧的成都精神力量的象征。
四川省文联主席陈智林观看了直播后表示,用文化传播来实践文化传承,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蜀道”与“成都”的关联,看到了“蜀道文化”与“成都文脉”之间的关系,这是文化保护传承的创新与实践。
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教授王川表示,蜀道的历史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缩影。《蜀道从这里出发》直播活动,展示了成都作为天府之国核心在蜀道中的关键重要位置。启示了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特聘教授冷凇,一直关注成都的文化活动和媒体节目,他认为,读懂蜀道就是读懂中国。以直播结合多形式来解析蜀道文化和成都历史,就是“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的具体实践,内容夯实的直播可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让世界知道多彩中国,多彩成都。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刘波偶然刷到了这次直播,他表示特别喜欢直播中“蜀道——文化交融之路”板块,他觉得实物展示、历史再现等手段结合专家的讲解,让观众可以更直观的认识“杜甫草堂”和“永陵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渊源,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认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梁平曾经写过长诗《蜀道辞》,他在古蜀道的文学发掘中特别注重蜀道的人文价值。他认为,这次《蜀道从这里出发》直播活动在“人文价值”上挖掘出了蜀道文化与天府文明的关系,真正探究到了蜀道与成都的文脉关联,印证了蜀道交通与成都历史发展的关联、对成都城市变迁的推动和影响。
四川大学文学博士、成都外国语学院亚非学院外籍教师金恩周表示,自己一直对蜀道文化充满兴趣,这场直播,从蜀道起源的追溯到城市发展脉络的寻根,再到天府文明的传承与守护,让他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和包容的胸怀。让更多外国朋友了解到了天府文明几千年繁盛的根源。
四川省油画学会会长邱光平表示,《蜀道从这里出发》直播体现出了蜀道与成都共同发展繁荣的历史脉络,让人看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蜀道的传播,在成都的传承。
直播期间,记者走访了武侯祠、杜甫草堂、东华门遗址公园等点位,遇见了多位正在观看直播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纷纷表示,结合直播游成都,知道了成都不只有可爱的大熊猫,还见识了众多文化遗迹背后的故事和历史,原来成都的“安逸”来自文化的浸润。
在历史的长河中,蜀道塑造了成都“创新创造,乐观包容”的城市精神,今天的成都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始终保持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
讲好蜀道故事,传承城市文脉,让历史“活起来”,以《蜀道从这里出发》一场直播为契机,推动文化保护传承的创新与实践永无止境,让更多人感知中华文化、巴蜀神韵、成都魅力。
![]()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点位直播现场。成都市文广旅局供图 |
![]() |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点位直播现场。成都市文广旅局供图 |
![]() |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点位直播现场。成都市文广旅局供图 |
![]() |
成都永陵博物馆点位直播现场。成都市文广旅局供图 |
![]() |
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点位直播现场。成都市文广旅局供图 |
![]() |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在演播室分享观点。成都市文广旅局供图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