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公司刘勇:在巴蜀页岩气开发路上的难忘二三事
刘勇的故事很多,但在他眼里都是小事、平常事。真正让他能两眼放光、滔滔不绝的,只有那么二三件。那是让他“觉得有挑战性、值得一说”的故事。
今天,一起走近刘勇,扒一扒在巴蜀页岩气开发之路上,令他最难忘的二三事。
从无到有
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先河
2017年,页岩气开始加速商业化开发,缺兵少将,刘勇从常规气转向当时并不被外界看好的页岩气。通过日以继夜的学习,他逐渐成为页岩气方面的专家。
中国石油第二届“感动石油人物”刘勇。西南油气田公司供图
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他和其他人一样,心里总有一个困扰许久却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页岩气是人造气藏,工程实施难度大、开发风险很大,早期大批井都出现工程复杂、效率提不起来、进度跟不上,产生的经济损失很大,让很多人对页岩气开发信心严重不足。
难道真的有没法解决的难题?刘勇不信这个邪。
“页岩气不能像常规气那样只管目的层,需要从源头到实施各环节的精细管理。”这时候,他脑海中迸发出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上覆地层攻关的萌芽。
然而,“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上覆地层优快钻井”没有项目、没有资金、没有人员、没有方法,完全是一片“无人区”,只能通过自创方法、自创方向、自己引领。
为了解决首当其冲的资金问题,刘勇反复找领导讲述干这件事的意义,在他不懈努力下,领导终于同意立项。按照管理流程,从立项、讨论、开题、设计、实施到结果应用,一般要1年以上。“那不行,现场等起的,一年黄花菜都凉了,问题是清楚的,目标也是明确的,加快立项,1个星期完成!”刘勇的犟脾气又起来了,这个要求当时把大家都惊呆了,很多同事表示“不可能”。
“不可能也要干,正是没干过才干。”刘勇豁出去了,拉起队伍就干了起来。为了找钱,刘勇曾经把一位领导堵在门口不让回家,最后东拼西凑了1000万资金,立了4个课题。“半年就要出结果!”刘勇下了死命令,给科研人员吓得纷纷打退堂鼓。“加快攻关,有困难我解决。”刘勇给他们四处找经费、找专家,甚至还把退休老专家请回来做智囊,终于坚定了科研人员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立项,当年出成果,当年指导钻井,当年见效。2022年至2023年,通过实施“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上覆地层攻关”,钻井过路地层的复杂问题大大减轻,“井身轨迹的实时优化、随钻过程中的地质模型迭代、1+N型的平台井迭代及优化实施顺序”等方法已固化为川南页岩气的基本指导方法,井工程复杂率较前期降低了一半以上,节约费用上亿。这项技术得到了公司领导高度认可,也作为地质工程一体化的主要成果向集团公司领导专门汇报,领导现场调研后表扬“川南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做的非常好,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多家油田公司和研究院所都来调研学习。
“看到问题就要迎难而上,非得把它拿下来不可。”刘勇说,“以前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仅仅停留在理论,我们越做越实,让科研成果马上能指导生产。”从无到有,这是令刘勇最为骄傲的一件事。
中国石油第二届“感动石油人物”刘勇。西南油气田公司供图
刷新认知
突破页岩气低电阻效益开发的理论禁区
“不要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这是哲学家罗素说过的一句话。在页岩气开发这条路上,刘勇从来不迷信任何权威,他喜欢讲毛泽东的《实践论》,实践才能出真知。
根据国际惯例对页岩气的认知,页岩气不可能存在高含水的区块中。页岩院有同事曾在北美询问过美国权威专家,也得到了相同的回复,“Impossible(绝对不可能)。”
然而,四川盆地的页岩气却有其独特性。一般页岩气的电阻率在30或40欧姆以上,他们在长宁区块打出过电阻率只有10欧姆的井,因为水是导电的,这证明这片区块含水量非常高。
“当时很多人就认为这口井没干头,可以PASS掉了。”但是刘勇与团队一起通过地质分析和取心的结果来看,认为情况并不是那么糟糕。最后,他们顶着很多人的反对之声,通过采用针对性的压裂工艺等,最终单井EUR产量达到了1个亿以上。“这个结果非常震撼,刷新了认知,改变了所有人对页岩气的看法,突破了理论的禁区。”刘勇说。
“别人认为对的不一定对,一定要亲自试了才知道。”在与欧美大国同台竞技上,刘勇一样不盲从权威。在泸州深层区块合作开发上,欧美公司打了不少页岩气井进行整体评价,觉得效果未达预期,不少井就封掉废弃了,并于2019年左右撤资。
“我们感觉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差。”刘勇带头对资料重新进行了评估,并重新实施评价井,其中就包含了泸203井,后来成为四川第一口超百万方的页岩气井。尝到甜头后,他们再接再厉,把欧美曾经封掉“判了死刑”的井重新复活,荣昌区块几口欧美实施的封井重新论证压裂实施,单井测试产量达到了十几万、二十几万立方米。
“搞页岩气就这么神奇,外国专家认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不佳、难以开发,我们就要干出点让他们瞠目结舌的事情出来。”刘勇说,那一刻,他感觉把“贫油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扬眉吐气了。
突破界限
在不到5米厚的页岩气储层实现了商业开发
在页岩气开发利用上,传统认为储层太薄了就没有开发价值,一般一类储层厚度要达到10米以上才能实现效益开发。刘勇曾遇到过一个储层只有4米多不到5米的储层,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边角料”,没有利用价值。
但是,资源放在那里,不用又觉得可惜。刘勇和团队经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前后论证了多稿,最终克服了内心的忐忑,决定可以一试。“这绝不是一拍脑壳就决定的。”刘勇说,最后还是干出来了,没想到成为了一口高产井,EUR在1.2、1.3亿以上。
“低电阻不能干,我们干出来了;薄储层不能干,我们也干出来了;被PASS的井不能干,我们还是干出来了。”在一次次的刷新认知中,刘勇和大家越干越有信心,胜仗就是这样打出来的。
胜利来之不易,背后是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刘勇常常利用碎片化时间看书,无论坐飞机、坐高铁都是抱着书来啃。他的涉猎非常广泛,除了页岩气专业领域的,也有经济的、管理的、投资的、人文的。“你们看完的书,别扔,给我看看。”刘勇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抢别人看完的书,他的案头堆满了好几本公司领导借给他的书。
学习之余,刘勇也特别爱运动,每天骑车上班,既锻炼了身体,又彻底放空自己的大脑,才能更高效的工作。到公司后,他会换上一件爱人洗得干干净净、略带清香的白衬衣,迎接忙碌而充实的一天。(易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