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思想 争做教育家——人民网聚焦四川教育强省系列访谈”(三十七)
邹红:当好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致力于培养财经拔尖创新人才
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根据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全国少工委《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2024“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的通知》,由四川省教育厅指导,人民网四川频道、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四川省教育学会邀请川内40位教育工作者,开展“学习新思想 争做教育家——人民网聚焦四川教育强省系列访谈”,全面展现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个人简介】
邹红,女,湖南娄底人,中共党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高层次人才计划,西南财经大学光华英才工程青年杰出教授。兼任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家庭消费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女经济学家联谊会秘书长。长期从事消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40余项,出版专著3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科研奖项10余项,四川省“最美教师”称号。
全面推进“新财经”战略升级,加快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人民网记者:感谢您接受人民网专访。请您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学校的发展情况。
邹红: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系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99年波澜壮阔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培育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奠定了“开放包容、求是创新”的学术底蕴,培养了“治国兴邦、奉献社会”的栋梁之才,铸就了“兴学报国、民族担当”的历史丰碑,也形成了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学科优势,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经世济民,孜孜以求。面向未来,全体西财人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推进“新财经”战略升级,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西财篇章,加快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西南财经大学。受访者供图
当好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人民网记者: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请结合您的从教经历,给我们分享您的考量和实践。
邹红:教育家精神是以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为代表的广大教师群体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是这样感悟和践行的。
邹红获四川省“最美教师”称号。受访者供图
一是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怀抱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以教育家精神为追求,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树立远大抱负,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财经拔尖创新人才。
落实到育人实践中,我会有意识地带领同学们在书本之外读懂中国,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真正把研究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不啻微芒,造炬成阳。通过深入地方产业腹地,与企业精英对话、与政府决策者共商,剖析地方经济的脉络,分析地方经济的发展。团队以专业的学术素养和严谨的研究方法,撰写相关政策咨询报告或调研报告,为服务地方经济贡献经济学团队智慧。撰写的20多份咨政报告获中央领导、中办、国办、教育部、国家统计局采纳。曾多次受邀参加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调研与座谈会,围绕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经济高质量发展、恢复消费和民生改进等提出建议。参与推动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开展协同创新研究。2011年起,连续14年带领学生深入川渝等西部地区农村进行调研,参与编制发布“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40多期,参编《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报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生满意度指数报告》等。
邹红在指导学生。消费经济与劳动经济科研团队供图
二是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
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志向抱负,扎根西财沃土、躬耕强国教坛。从教15年来,我深切体会到“传承”的意义和“师者”的重量,也在不断思考该如何以自己在西财的成长足迹引导学生们前行,把老师对我的帮助传递给我的学生,又如何将学校对老师的这份关怀融入到上好每一堂课中,融入到改好每一篇论文里,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当好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一方面,我关注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选择更有利于其接受的沟通方式,循序渐进地布置训练任务,扬长补短,因材施教,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同时,在学术追求、时间安排等方面,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每周至少开一次组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及时引导,把握方向。另一方面,我总是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目标。从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和升学规划,到研究生的必要知识储备和研究进度,再到团队年轻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我都时时督促,协调资源给予帮助。同时,也经常为学生和年轻老师“走出去”牵线搭桥,鼓励多与校外、国外专家学者交流学习,见识其他研究成果,提高学术品味;也鼓励多开展实践考察,做“真学问”,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我组建了“消费经济与劳动经济科研团队”,经过10年时间打造了“邹邹科研训练营”学术品牌,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根本目的,通过定期研讨、组建科研“搭子”、开展“一对多”与“一对一”分类指导等多种活动,以及组织跨学科、跨学校的学术交流活动与科研合作,构建了浸润式、规范化、系统化科研育人模式和“学科交叉+内外协同”育人新模式,同时通过运营团队公众号和建立工作站搭建起科研育人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出一条“前沿理论探索+科研训练+社会实践”育人新路径。
邹红团队研讨会。消费经济与劳动经济科研团供图
三是践行“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
一辈辈西财人修身立德、以学报国,培育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我将传承百年西财红色基因,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当好学生求学追梦的好老师。
自2003年师从著名消费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学习消费经济学,我在这个比较冷门的经济学学科已经深耕20多年。2015年以来,我通过加强有组织科研,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聚焦本人为首席专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地方经济重大课题,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理解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方针政策,理解核心思想和政策方向,带领团队开展前瞻性、应用型研究。
令人欣喜的是,在我的激励下,不少本科生和研究生走上科研道路,所指导3名基地班学生在美国著名高校获得教职,2名博士生留校任教。指导的博士生在《经济研究》等国内顶刊发表论文。指导的博士生肖翰被评为“中国经济学年会学术新星”(全国共10人),毕业一年不到就获得国家自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
2023年6月,邹红受邀做“经管类科研素养提升”学术报告。西南财经大学供图
肩负起加快拔尖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人民网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部署。请您谈谈对这方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邹红:高校作为名副其实的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也是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我们要肩负起加快拔尖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汇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头部企业和国家实验室力量,共同推进人才培养专区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一是要加强思政引领,为拔尖创新人才培根铸魂。思想政治素质是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在其综合素质中居于灵魂和统帅地位,对人才成长发展起着统领性、决定性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构建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用伟大的精神感召人,引导拔尖创新人才自觉做马克思主义最坚定的信仰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忠实的践行者。
二是要打造精品金课,为拔尖创新人才筑牢基石。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高质量课堂要体现重深度、重难度、重参与、重思考。让学生全脑式投入学习过程,情绪体验感美妙,知识收获感充实,这样的课才是学生倾心参与、真心喜爱的课,也是有内涵、有价值的以质取胜的“金课”。要改进教学方法,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打造“金课”,以其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筑牢基石,为其成长注入强大动力。
三是要推动数字赋能,为拔尖创新人才启智润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数智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要以技术变革为动力,坚持“三全育人”理念,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引领,强化系统与创新,在实现数智人才学生培养需求侧“跃进”式改革的同时,以“渐进”式转型推动各个专业培养供给侧的数智化进程,提升数智化育人水平,打造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智能学习平台,聚焦现代治理,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人-物-技术-环境”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研究,探索学科前沿,为拔尖创新人才启智润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