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思想 争做教育家——人民网聚焦四川教育强省系列访谈”(二十三)
辛婷:凝练“泡菜坛”育人理念 促学生成长成才
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根据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全国少工委《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2024“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的通知》,由四川省教育厅指导,人民网四川频道、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四川省教育学会邀请川内40位教育工作者,开展“学习新思想 争做教育家——人民网聚焦四川教育强省系列访谈”,全面展现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个人简介】
辛婷,女,中共党员,西南科技大学专职辅导员,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获2023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等荣誉。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20多年,创造性提出“泡菜坛”育人理念,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和支部建设,开展沉浸式思政育人,成效显著。受邀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省内外30多所高校做专题讲座,育人事迹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四川教育电视台、《中华儿女》等多家媒体报道。
学校正向着“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人民网记者:感谢您接受人民网专访。请您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学校的发展情况。
辛婷:我所在的西南科技大学(简称“西南科大”)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学校扎根中国西部办学72年,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布局院校,成为国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院校。
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供图
在发展征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凝练出内涵丰富的西南科大精神——“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并形成了“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近年来,学校立足国家科技自立自信自强,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推进“三全育人”培根铸魂项目、一流本科专业递进培育项目、融合创新研究生院项目、人才分类发展项目、高层次人才引育项目、学科建设振兴项目、科研创新发展主攻项目、社会影响力拓展项目、一流学科全球伙伴建设项目等,正向着“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凝练“泡菜坛”育人理念,开展浸润式育人
人民网记者:今年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请结合您的从教经历,给我们分享您的考量和实践。
辛婷:我是一名专职辅导员,回顾20多年辅导员工作经历,对这份工作的理解,我经历过“对事、对人、对党和国家负责”三个阶段。
刚做辅导员时,我眼里是学生一件件的事,“吃、喝、拉、撒、睡”。我琢磨着把这些事做好了,辅导员工作就做好了。那时候,我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是“对事负责”。
家访路上。受访者供图
多年前的一次家访,家长拉着我的手,殷殷嘱托和期盼的眼神,使我认识到,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他的身后是一个家庭,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我们不仅要对“事”负责,更要对“人”负责。
在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凝练出“泡菜坛”育人理念,开展浸润式育人,抓班集体建设,促学生成长成才。
我每一届学生七八个班近300人,如何关爱到每个学生?如何用教育浸润每个学生心田?我一直思考着。我们四川人喜欢吃泡菜,也懂得要泡一坛好的泡菜,得有一坛好的泡水,只有坛里的水纯正了,坛里的食材才会可口;只要坛里的水纯正了,坛里无论是萝卜白菜还是豆芽,4年后味道都差不到哪儿去。我提出“泡菜坛”育人理念,认为班集体就像一个“泡菜坛”,而学生就是泡菜坛里的食材,只要“泡菜坛”里水纯正了,学生也会健康成长成才。我以班集体建设为抓手,积极酿造一坛纯正的“泡菜水”,使班集体不仅是管理平台,更是教育手段。
在学生家中家访。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我秉持“泡菜坛”育人理念不断探寻班集体建设之路,抓集体建设、促个人成长。每带一届新生,我都要指导学生制定班级目标,引导他们把班级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大学4年,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开展“经营我的大学”系列主题教育,我为学生开展理想信念、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和班级确立奋斗目标,把班级建设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我给每位班委做“任前谈话”,要求他们进行“述职”,我拓宽班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将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融入班风学风,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和谐班集体,我通过“班级目标、干部培养、集体活动”这“三位一体”的班集体建设“套餐”,给班集体这坛“泡菜”调好味儿。
劳动教育。受访者供图
2018年,我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思政教育和支部建设中,开始了沉浸式思政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我秉持“泡菜坛”育人理念,把劳育与党建相结合,厚植学生对党的情感。作为支部书记,我认为学生不仅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更要在实践中锤炼对党的情感意志。2018年,我把劳动教育引入支部建设,开创了“以劳为基,辐射3环(情感、意志、能力)”的“党建+劳育”支部工作法。我依托“子云圃”劳动教育基地,开设“田间党课”,邀请学校党委书记、思政专家等与学生一起劳动,为学生在田间讲党课。专家与学生通过“在劳动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长”,以劳动为主线,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讲叙党的艰苦奋斗历程,厚植学生对党的情感。
2022年,“党建+劳育”支部工作法获评学校首批优秀工作法,支部获评校级样板党支部。2023年,支部获评四川省样板基层党支部。支部工作法被四川省教育厅官网、《教育导报》等多家媒体宣传和推广,辐射省内多所高校。
我秉持“泡菜坛”育人理念,带领学生在劳动中体悟劳模精神,增强学生责任感。2018年,我带领学生开垦建设了“子云圃”劳动教育基地,我组织学生,班班有责任地,人人有任务。学生们在劳动中体悟劳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责任感。我指导学生们成立“子云圃”宣讲队,开设“子云圃”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劳模故事和劳模精神,分享劳动收获和感悟,使劳模精神深根学生心田。
2022年,一名毕业生在毕业分享会上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大学生参加劳动,起初是不愿意,也不理解。刚开始,我只把当成一项任务去应付。但慢慢地,随着我和同学们一起劳动,我和同学们交流交往也多了,特别是我每天都记挂自己种下的菜,每天不去地里看看,浇浇水,晚上都睡不踏实。四年大学时光,我觉得劳动虽然辛苦,但也是最快乐的。劳动改变了我,让我融入班集体,让我体悟劳动的艰辛,让改变懒散的习惯,让我坚持努力学习,顺利考上研究生。”
我秉持“泡菜坛”育人理念,用劳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识。我们的劳动教育基地旁,是东汉大文学家杨雄读书处——“子云亭”。我将劳动教育基地取名“子云圃”,寄望学生们能像杨雄一样,传承耕读文化。学生们在劳动中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事概念落到实处,亲身体验我国传统的耕读文化和“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劳动教育。受访者供图
有同学在“子云圃”微信公众号里分享,“我来自城市,书本里耕读文化,很难理解。参加劳动后,我才真正体会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恬淡的心境,也才真正理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那份劳作的辛苦。”
我秉持“泡菜坛”育人理念,以劳建心,培养学生坚毅品质。劳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也能健全学生心理。学生在劳动中,增进情感,释放情绪,感受生命,体悟挫折,培养坚毅品质。
一名因心理问题休学的女生复学后,我特意安排了一名研究生党员和她组成劳动小组,教她耕种技术“共育同心苗”,帮她调节身心陶冶情操;学习上发挥朋辈辅导,开展“一对一”学习帮扶。2年后,这名女生成绩上升到班级前十,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选调生。
我秉持“泡菜坛”育人理念,开设田间课堂,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我开设田间课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田间地头,邀请专业教师参加劳动,在劳动间隙,为学生解疑答惑,指导学生申报科研课题。我带领学生创建“子云圃”购物群,把劳动的收获进行义卖,让学生们理解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提高他们专业实践能力。我所带的学生,70%加入教师科研团队和课题研究,考研录取率达30%,就业率95%以上。
为学生作讲解。受访者供图
让学生在体育、美育和劳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进一步提升思政效率和效果
人民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部署。请您谈谈对这方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辛婷: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与大学生关系最密切,对学生影响最全面,配齐建好辅导员队伍,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保障人才培养方向尤为重要。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在辅导员选聘、培训、考核管理、职称评定等方面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支持,不断增强辅导员职业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耀感。
同时,建议加强思政教育与体育、美育、劳育的融合,进一步开展沉浸式思政治教育,让学生在体育、美育和劳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进一步提升思政效率和效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