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驰骋网络沙场的“坦克炮长”

2024年09月11日10:1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瞄准——测距——射击”,这是李卫东在部队担任“坦克炮长”时再娴熟不过的操作流程。军营中十多年的艰苦训练,磨亮了他的双眼,锤炼了他的敏锐和果敢。如今,这些能力和品质,同样应用于他现在的工作岗位——网安民警。

民警李卫东正与同事一起商讨案情。广元公安供图

李卫东正与同事一起商讨案情。广元公安供图

今年47岁的李卫东,身材敦实,皮肤黝黑,眼神坚毅,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硬朗气质。2010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广元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现为案件侦察大队民警。从警14年来,李卫东先后参与侦破各类案件600余起,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1300多人;预警各类情报线索1000余期,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750余名。

2024年,李卫东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净网2023”专项行动表现突出个人,被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总工会表彰为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被广元市委表彰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瞄准:磨砺本领 静心搜索

网上作战与传统的线下战场不同,犯罪线索都要靠自己找。对李卫东来说,曾经的瞄准镜变成了电脑屏幕。

刚到警队时,李卫东倍感压力。“不怕你们笑话,我连电脑的开关机键都找不到,QQ都是别人帮我申请的。”李卫东一边用手比划,一边不好意思地笑了。各种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知识,让在部队极少接触电脑的他望而生畏。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那时,李卫东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专业名词、注释和网址。“勤奋好学,有责任心、有担当,静得下心、能坚守。”广元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案件侦察大队长卫宪说,“在和李卫东共事的14年里,他身上一直保持的学习劲头和干工作的拼劲儿最让我敬佩。”

2011年,根据市局统一工作安排,李卫东到派出所、禁毒等岗位锻炼了一年多,他对公安工作逐渐“上手”,摸到了侦破网络犯罪的门道。

2012年10月,李卫东迎来他在网警岗位的第一个挑战:某信息公司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将信息贩卖给催债公司用以开展催收业务,影响恶劣,危害巨大。

接案后,李卫东认真研判分析,从下游往上一环一环追溯,遇到困难就去请教经验丰富的同事,遇到技术难题就边学边做。历时1个月,他终于查清了信息泄露的源头,并掌握了犯罪团伙的关键证据,协助同事成功侦破该案。“这个案子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建立了自信。”李卫东骄傲地说道。

2012年底,李卫东来到广元市公安局成立的合成作战中心,作为网安部门派驻人员,与其他部门同事共同作战,主动参与侦破利用网络交友“做局”开展赌博的诈骗案;主动巡查发现线索,帮助旺苍县公安局侦破人体运毒案;及时预警协查,奔赴成都抓获涉赌人员10余名……在一次次的网络巡查中锁定目标,从“瞄哪里”到“瞄得准”,6年的合成作战中心工作生涯,见证了李卫东从一名“坦克炮长”到一名合格网安民警的成功蜕变。

测距:追根溯源 缜密分析

2018年,带着合成作战中心丰富的工作经验,李卫东又回到了网安支队原来的岗位。“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现在很多犯罪嫌疑人带有一定的反侦察意识,我们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进工作方法,应对各种新型网络犯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卫东反复说到。

“案件种类不同,作案手法、侦察思路也不尽相同。”正如“坦克炮长”瞄准后还需测距、分析气象条件和目标,多年来,李卫东建立工作台账,将案件进行分类,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里总结出每一类案件的犯罪手法,为提升打击质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

“寻找老赖”“车牌查档”……2023年初,李卫东在工作中发现一条查询、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链条。发现线索后,他抽丝剥茧,经过近一个月深挖细掘,逐步掌握了犯罪链条背后涉及公民个人信息数量2142.8万条、涉案资金1.5亿元的相关情况。据广元市公安局网安支队队长刘兴安介绍,该案被公安部挂牌督办,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冻结涉案资金900余万元。

广元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案件侦察大队民警李卫东。广元公安供图

工作中的李卫东。广元公安供图

记者采访的间隙,李卫东连着接了3个电话,要么是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要么是外省的网安战友请给予支持。“我做梦都在想工作,要是想不出来,就觉得愧对组织和战友们的信任。”说话间,李卫东的思绪仿佛还停留在电话那头。

不仅是挖掘犯罪线索,李卫东还通过敏锐的分析和共情能力,先后帮助200多个陷入迷惘的网民走出困境。主动发现、善于倾听、耐心劝导,李卫东这位看似不善言辞的70后,却是危急关头劝人悬崖勒马的“知心人”。

去年5月的一个夜晚,李卫东发现一位网民留言“我要走了”,立马警觉起来,与该网民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在线沟通,最终让这位因感情受挫想要轻生的女孩放弃了悲观厌世的想法。一个星期后,女孩主动给李卫东留言:“谢谢您,让我在黑暗时刻感受到了温暖。以后我会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

射击:果断制敌 成功命中

近年来,李卫东发现网约盗掘古墓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犯罪手法,于是他开始自学与文物相关的知识,认真研究文物犯罪案件,实地走访古玩市场,总结出盗墓团伙的犯罪规律。

今年5月31日,李卫东在工作中发现一起网约盗墓线索,外省某网民邀约他人实施盗墓,目标疑为宋代古墓葬,犯罪嫌疑人约定分批次抵达目的地。李卫东及时将该线索转交给属地公安机关。5月31日下午,当地公安机关立即组织民警展开核查处置工作,并于当晚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落脚点。6月1日凌晨,该案9名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抓获,李卫东因此被公安部通报表扬。

李卫东是出了名的早起晚睡。“早上五六点我就到单位了,基本晚上九十点再回家,有时候熬到凌晨一二点,晚上的思路更清晰。”去年9月,李卫东发现一个代号“张爷”的盗墓团伙,为了追查该团伙,他将被子带到单位,吃住都在办公室,前后共追查可疑人员100余人,经过好几天的“白加黑”,最终锁定“张爷”犯罪团伙。在李卫东的及时预警和协助下,专案组将该团伙5人当场抓获,追回文物10余件。

据统计,2023年至今,李卫东共预警上报全国范围内盗掘古墓葬线索60余条,侦破案件30余件,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120余名,查获被盗古文物20余件。

2024年1月,四川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授牌成立了以李卫东名字命名的“卫东工作室”,这是四川省第一个以网络预谋犯罪预警为核心工作的工作室。借助工作室,李卫东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其他同行,也深入校园现身说法,提升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东哥是真心热爱这份事业。他现在正积极学习大数据建模相关知识,有不懂的地方就会主动问我。”谈起自己的师父,已成长为广元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案件侦察大队副大队长的高一策言语中全是佩服。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李卫东坦言,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与时俱进、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依托“卫东工作室”帮带更多徒弟,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筑起捍卫网络安全的铜墙铁壁。(李平、陶薇)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