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思想 争做教育家——人民网聚焦四川教育强省系列访谈”(九)
李修会:择一事、终一生 当爱心教育的笃行者
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根据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全国少工委《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2024“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的通知》,由四川省教育厅指导,人民网四川频道、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四川省教育学会邀请川内40位教育工作者,开展“学习新思想 争做教育家——人民网聚焦四川教育强省系列访谈”,全面展现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个人简介】
李修会,女,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12月生,四川省叙永县人,大学本科学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师,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四川省第13届人大代表,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泸州市拔尖人才,泸州市党代表。现任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38年前,初心抒壮志,她毅然做了一个决定,放弃让人羡慕的“铁饭碗”,借钱租房创办一所山区幼儿园;
38年后,青丝换华发,她从李妈妈变成李奶奶,培育出一万多棵“新苗”,创造了生源由富裕地区向边远地区倒流的“奇迹”……
李修会和孩子们在一起。郑云霞摄
放弃“铁饭碗”办学,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
40年前,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李修会,高中毕业后回到小镇,如果按传统的人生轨迹——相夫教子,她理应过上安稳舒适的日子。
然而……
川滇公路在家门口穿过,李修会时常看到村里一群五六岁没上学的孩子用竹竿当马骑玩游戏,一不小心就摔倒在公路斜坡边的深沟沟里,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身泥,只剩下两只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十里八村的乡邻往往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就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李修会明白,这是因为贫穷和落后,只有教育才能彻底改变。
1986年7月,在家人的支持下,李修会租用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在摩尼创办了叙永县第一家私立幼儿园——新苗幼儿园。“娃娃就是新世纪国家的幼苗,需要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成长。”首批8名娃娃进园,半年后,新苗幼儿园有了41个孩子。
办学第三年,李修会的公公退休,家人让她顶替在古蔺县林业局的工作岗位,李修会陷入沉思,“守着铁饭碗每月领工资,生活倒是稳定,但幼儿园关了孩子们又去滚泥巴?”
李修会想起,就在前几天,学生何勇的母亲找来地里唯一能煮着吃的玉米分给兄妹俩。“我的玉米要给李老师留一半。”5岁的何勇想把自己的半个再切成俩小半,结果左手食指被切下一小截。看着孩子母亲用草纸包着切下的手指,浸染的血迹刺痛了李修会,她和何勇含泪将手指埋在幼儿园的小桃树下。
“李老师,教师节快乐!”李修会想起幼儿园办学后的第一个教师节,班里41个娃娃每人凑一块钱,给自己买温水瓶、床上用品等作为教师节礼物,几名家长站在教室门口齐声感谢。
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李修会不忍心离开,毅然决定把幼儿园办下去。
“五姐,麻烦你帮我们教育教育孩子,我们才好放心出门打工。”2001年冬天,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村民黄正和揪着孩子衣领来到学校找李修会。
“我怕派出所三天两头喊接人,挣再多的钱都没得用。”黄正和夫妇常年在外打工,儿子跟奶奶一起生活,而读二年级的儿子竟然学会用刀片去撬别人家的房门,被送进了派出所。黄正和从外地赶回来,央求李修会把小学办起来,帮他管孩子。
在当地,有很多人像黄姓夫妇一样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变得越来越多,他们或是被寄养,或是被隔代抚养,很多因没人管变成“问题娃娃”。当时,山区的小学不能住宿,最远的孩子上学要走2小时山路。“能否把放学后的孩子照管起来?”看着这些可怜的孩子,李修会心底一个声音告诉她:要给孩子们一个家!
2002年9月,李修会正式创办了新苗实验小学,一所留守儿童占比90.5%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可是,办学的艰辛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父母反对终止了资金支持,学校的整体建设花了2年时间都没能完工,教学楼险些成为烂尾工程。最困难的时候,负债高达100多万元。
为了节省开支,李修会拉着丈夫、带着老师,一边教学一边肩挑背扛,一点点进行建设。因为沉重的压力、长期过度操劳和营养不良,李修会严重贫血需要手术,却连住院费都是向朋友借来的。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李修会不断地告诉自己:“为了这些孩子,也为了家长的信任,即使办学再艰辛,也一定要先把教学楼盖起来!”
“大姐,我求你把中学办起来吧!”“请你一定要帮忙继续把娃儿管起。”2011年3月的一个大课间,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家长李昌齐,在教学楼走廊上恳求李修会。这个30多岁的男人眼圈泛红,说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性情暴躁,眼看就要小学毕业,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
为了把更多初中阶段的留守娃管起来,2013年9月,李修会又创立了新苗实验中学。
从“被逼”办小学到“求着”办初中,李修会心里深知,“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爱有加、社会各界的信任支持和全体教职员工舍小家顾大家的团结奋斗”。
李修会给学生们上“开学第一课”。陈小琼摄
既当老师又当爹妈,孩子“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差”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李修会时刻不忘自己1987年入党时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孩子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健康还是残疾、调皮还是叛逆,学校都坚持‘不抛弃、不嫌弃、不放弃’和‘平视’教育,用智慧启迪学生、用情理引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我们要给孩子勇气和鼓励,让爱心温暖渗透到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灵。”
李修会允许家庭困难的学生“赊”学费,甚至免去困境学生在校的所有费用。与此同时,她专设校长“荣誉宴”,不定期邀请进步学生到家里就餐,既是对学生的肯定鼓励,更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新苗学校推行“班家”文化,老师们“做新苗的主人,做孩子的亲人”,学生们比学习、比进步、比思想。原来的“调皮大王”,现在变成了遵守校纪的好学生;原来被同学叫做“小偷”的学生,现在改正了缺点,乐于帮助同学;原来大家都讨厌的学生,现在大家夸他有进步、有出息;原来被多所学校劝退的学生,在新苗获得了明显进步。新苗,成了众多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
“幺儿们,吃早餐上课了!”早上6六点半,李修会已在学生宿舍转了一圈。从寝室到食堂,看师生上课、巡视校园,一天下来,她的微信步数差不多3万步。日积月累,她的双腿膝盖走得变了形,长期操劳使她出现持续的头晕头痛,需要每天用药治疗。
最让学校副校长何贤武敬佩的是,李修会在教育中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和“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差”,“不管是残疾学生、智障学生,还是单亲家庭学生、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李校长都没有拒之门外,这些孩子在她的爱心教育下,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办学38年来,共培养来自广东、江西、贵州等15个省31个市区县的一万余名学子,在校学生由建校之初的8名幼儿发展到今天的1700名;由1名教师发展到162名教职工;由3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发展到3万多平方米的温馨校园,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留守儿童公益性寄宿制民办学校。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只是发芽、成长的节奏不同。老师要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并不断呵护,静待花开。”有着38年从教经历的李修会说,一旦学生的“光”闪烁起来,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在李修会的带领下,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注重内涵发展,培养思想好、学习好、行为习惯好的“三好”学生。2011年,李修会主编的留守儿童成长个案实录《一个也不能差》由中国统一出版社出版发行。2021年,该校所担纲的科研课题《“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差”——边远山区九年制留守儿童学校“一三五七”德育工作体系》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李修会带头撰写的“立德树人”案例《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差》荣获全省一等奖。
李修会与孩子们参加禁毒作品展示活动。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供图
做特毒品预防教育,“小手牵大手”走出乌蒙山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地处乌蒙山深处、川滇黔三省接合部的叙永曾一度成为毒品泛滥的重灾区。
“李老师,我家强强走了,都是吸毒害的。”2010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强强的母亲牵着强强的儿子来上幼儿园,老人抱着李修会跪了下去,哭得撕心裂肺。那一哭,深深灼痛了李修会的心;那一跪,让她对毒品深恶痛绝。她下定决心要开展禁毒预防教育,不管付出多少心血绝不让毒品踏入校园半步,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让孩子们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每天一次禁毒大课间活动、每周在升旗仪式上宣誓、每月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含禁毒知识的信等“十个一”禁毒活动,以“小手牵大手”的模式,用“生命关爱生命,生命呵护生命,生命成就生命”教育理念,润物无声地教育人、感化人。2011年,新苗实验学校成为叙永县留守儿童毒品预防教育基地。
“谢谢你,有生之年,我还能等儿子出来。”因儿子涉毒入狱的六旬老人王阿姨,把孙女小丽送到新苗学校,李修会减免了小丽就读小学和初中的学费和生活费,还定期安排孩子和狱中的家长通话通信。由于成功戒毒表现良好,小丽父亲已由无期转为有期,10年后就可以回家了。
“比8分钟还要感人,还要真实。”新苗实验学校禁毒教育8分钟视频在国务院办公厅禁毒工作会议上播放后,省纪委有关领导实地暗访调研禁毒教育后表示。
如今在叙永县,“小手牵大手”的毒品预防教育模式全覆盖推广,中小学校师生对预防毒品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在校学生新增涉毒人员为零。新苗实验学校也在李修会的带领下,先后获得“全国毒品预防教育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李修会还将禁毒预防教育模式带出乌蒙山,到北京、江苏、贵州等多地分享经验,她被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
李修会被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供图
“感谢党组织的培养,伟大的时代是我前进路上不竭的力量”
教育是幸福的。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前途,改变一家人的命运,改变一个地区的发展。
“很荣幸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几十年来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说着,李修会的眼里闪着泪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觉得这辈子最光荣的时刻就是两次在人民大会堂见到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是2015年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一次是2023年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习近平总书记步入会场时,我的心咚咚咚地快要跳出来了,忍不住热泪盈眶!”那一刻,李修会感觉这一辈子的坚守有了交代。
“教师的伟大,是爱与责任感;教师的光荣,是桃李满天下。”这是李修会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她的座右铭;这句话一直放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这是李修会矢志不渝的承诺。
李修会的微信名叫“小草”,她说自己生在大山里,要成为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小草。
对于花甲之年的李修会来说,选择在教育的征途上传递爱心,她从未动摇,从未后悔。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的任务还没有完,直到脚走不动了,嘴说不出话了,眼睛看不见了。”当问及还要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多久时,李修会这样回答。(郑云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