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伟大的唤醒

——舞剧《天工开物》观感

任红军
2024年09月03日11:1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当自带流量的《天工开物》遇到同样自带流量的我国第六代著名导演陆川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这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舞剧《天工开物》,于8月9日和10日来到四川成都,完成了全国巡演的第5站。这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科技与狠活”?

融汇

还没正式开场,跨界执导舞剧的陆川,就展现出他出色的艺术创造力。舞剧以沉浸式的方式导赏。在进场的档口,观众不经意间会发现舞台上立着数尊人偶,而观众可能还在思考这些人偶在舞台上的用意的时候,这些原本定格的人偶竟然动了起来。配合舞台以及两侧大屏幕关于宋应星《天工开物》原著的文字介绍,舞剧用沉浸式的方式进行预热,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剧作衍自历经六次科考不第的宋应星,醉心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著就“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的故事。《天工开物》是一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科学巨著,影响力广及欧亚,尤其在国外的影响远超国内。舞剧《天工开物》用《序》和《赶考》《大考》《著书》《山河》四章以及尾声《宇宙》,将原著《乃粒》《乃服》《冶铸》等十八个篇章以及宋应星的一生浮沉融汇。

唤醒

舞剧本是不长于叙事的舞台艺术形式,如果不交代剧情,观众即使约略知道《天工开物》一二,却终是不明就里。鉴于此,主创采用了《天工开物》原著中的重要插图以及重要篇章的文字介绍,辅以简洁的旁白,如此一来,就解决了舞剧叙事的问题。

解决了叙事的问题,舞蹈的抒情就相对简单多了。剧作人物关系简单,依托四位男主人公,剧作交代了清晰的人物关系,为各章节主题与情感的推进奠定了基础。青年演员魏伸洲/吕科镝饰演青年宋应星、马蛟龙饰演老年宋应星、胡适/姚亮饰演好友涂绍煃、刘敬饰演哥哥宋应昇。几位青年演员组成的主演男团,活力满满,用充满生命力的舞姿,将青年宋应星的历练、老年宋应星的执着、好友涂绍煃的鼓励、哥哥宋应昇的包容,用“飒”的舞台形象加以全情呈现,激发出观众内心的荷尔蒙。

这是一次伟大的唤醒。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剧作的创意旨归。为人民而来,为人民而舞——舞剧《天工开物》——江西的、中国的、世界的——也是新时代我们需要的!《天工开物》主创创造性地将这部同名科学巨著,用舞剧的舞台表演形式进行了多维全景呈现。说它是一次伟大的唤醒,是因为它唤醒的,不仅是我们曾经的辉煌,更是我们面向未来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自豪与自信——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文化使命。

主创是懂观众的审美需求的。如果说上半场尽是男人的戏,让这部磅礴的剧作少了些柔美,下半场,配合书中有关《乃服》的章节,女角登场了,调和了剧作的刚猛。尤其是在第三章《著书》最后,一众演员手持《天工开物》中的各式科技产品走入观众席,再度以沉浸式的方式,让观众对《天工开物》有了更多的感性认知。当然,对于电影导演而言,这其实只是电影创作中“间离”手法的常规运用,可运用到舞剧中,却有不一样的特效。

这不是一部只讲述宋应星个人成长史的舞剧,因为宋应星只是我们古代科技群星中的一颗;这也不是一部只讲述《天工开物》的舞剧,因为《天工开物》也只是我们过往灿烂科技成就中的一叶。它讲述的,其实是科技报国的情怀以及科技强国的自信。

期待

当下的中国,当下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情怀和自信。如果我说,在舞剧的配乐中,作曲家吕亮有意识地加入了悠扬的竹笛、刚劲的板鼓、激越的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去展现华夏文明的精气神,大抵也是不差的。除此而外,舞剧的服装设计、舞美设计、多媒体设计都值得圈点,尤其是多媒体设计,让舞剧竟然有了电影大片的既视感,虽然有些“越界”,削弱了舞剧的舞台呈现,但对于跨界执导舞剧的陆川而言,这可能只是一次“试水”——如果演出效果好,就保留,反之,在巡演中稍作调整也未尝不可。

不过,剧作“强叙事”的背后,实实在在的是,将观众的目光不时从舞台生硬地抽离了,转而去关注大屏幕的文字提示——否则可能就看不懂剧作的表意传情了。真的需要这样吗?客观地讲,强叙事必然弱化舞剧本质的抒情属性,观众的审美感受自然就会打折扣。又再如,这样的一部舞剧——或者如主创所界定的“跨界融合作品”,如果是后者,那么它的本质属性可能就不是舞剧。作为纯市场的作品,为了吸引观众,多用些综合手段吸引观众的眼球也未尝不可。可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包括陆川导演又说这是一部舞剧。若如是,笔者希望,在未来的巡演中,剧作不妨褪去一些华丽,回归一些质朴。如是,笔者相信这部剧作有更值得期许的未来。毕竟,据说这部剧预计未来3年内将在国内外100余个城市巡演200场。

(作者系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一级艺术研究,《四川戏剧》主编助理,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