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耀新时代 铸就新辉煌
——网络文艺与文化强国建设分论坛举行
会议现场。供图主办方
8月28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艺与文化强国建设分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中国网络文明大会首次设立的以网络文艺为主题的分论坛。
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科学把握网络条件下文艺创作的特征和规律,如何正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媒介,主动挖掘文艺领域蕴含的巨大潜能,为网络文明建设注入更多积极健康、正向有力的内容支撑?与会嘉宾围绕“炳耀网络文艺高质量 铸就文化强国新辉煌”“科技赋能展示网络文艺新气象”“思想伟力指引文化强国新作为”等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和嘉宾对谈。
炳耀网络文艺高质量 铸就文化强国新辉煌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耀鹏出席论坛并作题为《奋力书写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主旨发言。他指出,新时代以来,网络文艺观照生活、描绘时代、延续文脉、彰显价值,深刻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赋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进一步推动网络文艺事业从“高原”向“高峰”跃升,需要着力把握好高擎思想旗帜强化责任担当、聚力网络文艺精品创作、抓好网络文艺传播、建强高素质网络人才队伍、强化网络文艺理论建设、加强网络文艺组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工作。
中央网信办副总工程师、秘书局局长吴东在致辞中指出,今年在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首次设立网络文艺与文化强国建设分论坛意义重大。网络文艺要抓住信息化迅猛发展带来的重大契机,实现全面彻底的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和智能化跃升,在提升网络文化质量、塑造网络新风正气、推动网络有序治理、促进网络文明互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增强对网络文明建设的贡献度。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在致辞中表示,四川作为网络大省、文艺大省,始终把网络文艺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出台《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等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为网络文艺创作、传播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涌现出《琅琊榜》《斗破苍穹》等一批优秀网络文艺作品,成为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代表。
人民网董事长、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叶蓁蓁围绕“人工智能与网络文艺的时代交互”主题作主旨发言,他立足于由人民网开发并推广使用的主流价值语料库和大模型工具“人民审校”、“写易”等形成的实践经验,建议“用AI治理AI”,确保人工智能文艺创作坚持主流价值,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文艺发展,担负起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
青年文艺工作者代表王凯以《艺术家的大江大河就是生活和人民》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结合《大江大河》《猎狐》《理想照耀中国》等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实际,分享了网络文艺对其作品赋予的生机和活力。他表示,好的作品才是文艺工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文艺工作者应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原则,坚定文化自信,紧贴时代脉搏,汇聚创造热情,以昂扬向上的正能量来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思想伟力指引文化强国新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抓住机遇,推动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为网络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以“思想伟力指引文化强国新作为”为主题的嘉宾对谈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主持。向云驹表示,网络时代及其网络思维、网络技术、网络文艺和网络传播,是建设文化强国,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基础框架、传播平台与重要路径,是推进文明互鉴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交互机制,是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何沐阳曾创作许多优秀音乐作品并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受到听众欢迎。他表示网络文艺的发展为音乐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也为音乐人的成长提供了机遇,更让世界看到中国音乐的创新活力。
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彭文祥看来,科技赋能给网络文艺插上腾飞的翅膀,思想伟力则是网络文艺的灵魂。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网络文艺成为了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新力量、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载体。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网络文艺必将以其丰富实践、充沛活力和发展潜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当下,云端存储、5G技术等手段迅猛发展,为网络文艺工作者提供了高效的信息传输和广泛的传播渠道,使得文艺作品能够迅速触及广大受众,实现文化的共享与交流。中国联通四川省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燕芬表示,他们积极探索“文化+科技+AI”的融合模式,基于联通元景大模型打造的“中华器灵”创作平台创新性讲述文物故事,展现文物形象,让历史与现代交融,让传统与创新共存。
“作为一名兼职作家,我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非常有限,作品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功,完全来自于现实的感染力,是时代造就了作品。”网络作家(齐橙)、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龚江辉的网络文学作品《大国重工》将穿越题材和中国重工业发展史相结合,被广大年轻读者喜爱,还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中。他表示,真正能够传世的作品,一定是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科技赋能展示网络文艺新气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提供了指路明灯。
以“科技赋能展示网络文艺新气象”为主题的嘉宾对谈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主持。何弘表示,网络文艺的发展,正是科技赋能文艺的结果。如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正确认识网络文艺的地位、作用、价值,推动网络文艺更好承担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们做出深入的思考、拿出切实的行动。
为顺应网络文艺发展变化,加强对网络文艺工作者的组织引领,2018年,全国首家省级网络文艺家协会内蒙古网络文艺家协会成立。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表示,网络文艺家协会为内蒙古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活力,协会积极征求网络文艺工作者和各方面意见建议,分别制定了入会、扶持、宣传、奖惩等各方面细则,推动协会工作科学规范、严谨有序。同时,对网络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扶持也不断加强,持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作品的传播方式也得到了创新发展。
根据CNNIC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在短视频、直播、人工智能等新时代网络传播和生产方式的加持下,戏曲、非遗文化等传统艺术瑰宝呈现出全新面貌。国家一级演员、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单雯表示,互联网不仅让戏曲观众爆炸式地增长,大数据带来的直观即时的反馈也能够指导艺术创作,同时还催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舞台艺术的新的戏曲艺术形态,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网络文艺大展身手的广阔空间。上海豫园股份集团首席文化官陈佳执导的河南卫视《2021端午奇妙游》在社交网络上火热出圈,豫园灯会“山海奇豫记”也通过AR等新兴技术在社交平台达到数亿次观看。她认为,科技赋能让大家的创作思维更加开放,从而推动了文艺作品在表达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求变,最终让创作者和观众情感达到同频共振。
去年年底,不少网友在小红书“种草”豫园灯会,分享游玩攻略,传统文化借此平台触达上亿年轻人。小红书副总裁汤维维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聚集在小红书,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记录生活。平台不仅通过算法、搜索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在线上不断被看到、被肯定、被共情,更创新活动策划,激发年轻人走到线下亲身体验非遗等传统文化的热情。
互联网为文艺创作实践提供了丰厚土壤、开辟了崭新空间,也为文艺文联工作培育了新力量、带来了新动能。互联网已经成为文艺工作的重要阵地,网络文艺日益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文艺插上科技的翅膀,网络文艺将持续为共建文明美好的网络家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