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以法治之力 护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成都8月21日电 近日,西华师范大学“以法筑基,法桥连心”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南充市阆中市,围绕“儿童保护、老人反诈、送法下乡、红色传承”四大主题,结合法学专业优势,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法治之力护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在南充市阆中市保宁街道迎恩街社区,团队成员开展了“送法进社区”系列活动。活动由一场主题为“杜绝校园霸凌,共建和谐校园”的讲座正式拉开序幕。团队成员为孩子们生动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民法典》中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剖析,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切实学习到当校园霸凌事件发生时,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孩子们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随后,团队成员开展了一场旨在提升儿童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侵害的专题教育课程。课堂上,团队成员采用趣味问答、互动游戏、情景演绎等形式,从“认识我们的身体”到“如何分辨和防范侵害”以及“遇到侵害时该怎么做”和“万一遭到侵害后该怎么办”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并获得家长积极的反响。课后,家长们纷纷表示,这堂课非常及时且有必要,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让家长更加了解如何与孩子沟通这类敏感话题。“我家是2个女孩子,平时对孩子有关性的教育有些难以启齿,更怕她们听不进去。孩子们在这堂课上都听得非常认真,让她们增添了一层性侵害的防范意识,十分有意义。”一位男性家长如是说。
团队成员在水观居委会进行调研。受访者供图
作为弱势群体的另一类——中老年人,也是需要加大法律普及力度的主体。实践团队联合阆中市人民法院,在迎恩街社区专门为中老年人群体开展了“反诈防骗,养老助老”主题宣讲。在宣讲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播放案例视频、讲解诈骗手段与防范技巧以及开展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犯罪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所实施的常见诈骗手法以及各种诈骗手段所对应的识别技巧,并分享了实用的防范措施。团队成员的讲述深入浅出,结合一个个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让原本晦涩的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中老年人对诈骗手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有效保护自己。
团队成员向群众讲解交通法规。受访者供图
为进一步加强阆中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阆中市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养成文明出行习惯,实践团队还在阆中市方程驾校开展了交通法规宣传活动。本次宣传活动中,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交通法规的讲解以及解惑答疑等形式,广泛宣传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并详细讲解了骑乘摩托车、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三轮电动车违规载人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交通陋习,传递安全文明出行理念。
团队成员在水观法庭帮助工作人员调解当事人纠纷。受访者供图
此外,实践团队成员来到阆中市人民法院水观法庭,和法院工作人员一同调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这块地是你家的,你想在上面修排水渠当然可以,但是毕竟我们法律上还是规定了相邻法律关系,也就是你在行使你的房子或者土地的权利时,应当照顾一下邻居,减少对邻居的损害。”团队成员和法院干警以《民法典》中的相邻权以及“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对当事人进行劝说。最终,当事人表示愿意各退一步,进行下一步的协商。
最后,团队一行人还前往阆中红军烈士纪念园,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共同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
团队成员表示,阆中这片红色的热土,作为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四方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牺牲;站在这里,更能深刻感受到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英雄本色,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青年学子不断前行。(赵祖乐、实习生吴美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