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孙学礼:知“心”懂“身”的心身医学开创与引领者

王波
2024年08月19日16:4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他们的微笑,是疾痛病魔的克星;他们的守护,是生命延续的护盾;他们的白衣,是健康常伴的符码。他们是医师,用生命守护生命,用素心擎起明灯。

2024年8月19日是第7个中国医师节,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 彰显医者仁心”。人民网四川频道深入探访了四川省泰康医院的医护人员,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背后的辛勤付出和感人故事。

他,是一位探索者,深入精神病学科,觉察微小情绪,守护患者内心世界;他,是一位开拓者,开创心身医学科,看到躯体疾病与心理的关系,坚定推动医学大融合;他,是一位引领者,编制了所在学科的系列教材,引领了整个学科的发展;他,更是“一号难求”的心身医学专家,获得无数患者和家属的感激。他,就是四川泰康医院心身医学中心主任孙学礼。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孙学礼,了解这位“心灵捕手”。

知“心”懂“身”:何谓“心身医学”?

四川泰康医院,门诊大楼4层,心身医学中心诊室,结束了一下午门诊的孙学礼迎面走来。

孙学礼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他技术精湛、观点犀利,用病人一语双关的话就是“凶得很”。他能用一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态度,直击病症要害,药到病除。

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会唱京剧,还喜欢打羽毛球和钓鱼,“现在体力也还可以,可以打2个小时,每个月也会去钓几次鱼。”

孙学礼。受访者供图

孙学礼。受访者供图

孙学礼扎根了三四十年的心身医学,部分人乍一听这个名字,可能不太能分辨出这个学科到底能看哪些病,甚至对其治疗效果也有些许疑虑。不过,孙学礼却凭借着对这一学科上的引领,挽救了无数个生命与家庭。

“来到医院的时候,她已经从原来的50公斤体重下降到了30公斤,整个人骨瘦如柴,没有一点精气神,随时都有可能猝死。”谈到这位患者,孙学礼有些唏嘘。一名18岁的艺体生,家人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够在舞蹈这条道路上发光发亮,但是女孩并不喜欢这样的安排,她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女孩出现了很多躯体局部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无法进食,吃了就会吐出来。

女孩的家人带着她奔波于多家医院,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但病情依旧难以缓解。机缘巧合下,他们找到了孙学礼。

“吃了就想吐,是因为她对家人安排的抵制心理在作怪,所以除了调整病人情绪外,还需要用药物调整她的节律,节律正常了躯体问题也就慢慢恢复了。”经过询问,孙学礼敏锐地捕捉到了女孩病情背后隐藏的问题,“先把命救回来再说!”

经过孙主任的耐心治疗,2周后女孩就恢复了正常进食。

“心身医学主要是治疗心身相关的一些疾病,除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外,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是肿瘤等躯体问题的心身综合解读及处理。”孙学礼表示,心与身是一个整体,心是人的情绪,会影响身;身是人的躯体,也会影响到心,只有从整体出发开展诊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这也是孙学礼一直主张推广的临床各学科的融合及“大医学”模式,注重躯体疾病与心理的关系,推动精神卫生和其他学科的接轨,“人是个整体,不能人为切割成几个系统。”孙主任直言,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个“大医学”梦,“医学,一定是全方位的,不能只做某一领域的专家。”

社会对心身医学诊疗服务需求的激增,验证了孙学礼这一医学理论的前瞻性与先进性。这在他所在的四川泰康医院心身医学中心有着直观的体现,尽管医院仅开业1年左右,但科室每天慕名前来的患者众多,经常一号难求,甚至有部分患者需要找“黄牛”才能挂上号。

在孙学礼的开创与引领下,心身医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并成为大家所认可的一种疾病诊疗方式。

“大医学”梦:教材不符合预期,我就亲自编写

“精神科可以上升到人文哲学高度,也可以回到生物学范畴,它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孙学礼认为,医学包罗万象,是人文、心理、宗教、哲学、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所以单单研究某一个领域是不行的,必须要研究人的整体,而精神科恰恰满足了这一点。

基于这样的想法与理念,从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前身)毕业后,孙学礼选择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开启自己的医学生涯。

孙学礼参加学术讲座。受访者供图

孙学礼参加学术讲座。受访者供图

“当年我所在的精神科,条件非常差,教材也受限于时代局限性,视野狭窄、内容空洞。而且风评也不好,当时国内的每一家医院、每一个专业都觉得精神科可有可无。”回望20世纪80年代,精神科曾是被边缘化的领域,很多人只看到了身体上的疾病,却没有关注到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关联。

没有路,就自己开辟出一条路。面对艰难现状,孙学礼决定亲自编写一套精神病学教材,“第一本的编写还是很艰难的,花了很多功夫,到第二本的时候,我的教材就已经成为国家规划教程。”孙学礼颇为自豪地说。

除了亲自编写教材外,孙学礼还主动联合多地的各学科专家,成立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共同促进学科发展。“当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政府支持不仅要关注灾后群众的身体疾病救治,还要重视群众创伤后的精神问题,所以当时我就联合四川、陕西和甘肃灾区的精神康复专家成立了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做了一个五级服务体系的精神康复标准,帮助受灾人群更好地恢复心理健康。”

有了先前医学协会的基础与经验,2014年,为了更好地推进临床各学科的融合,孙学礼加强了对心理健康与躯体疾病的关系的研究,首先他研究出一套躯体症状分类量表,用于临床各学科融合的理论指导,这份分类量表不仅拿到了专利,还很快应用于临床;接着孙学礼以躯体症状分类量表为基础,进行真实世界的研究工作,当时国内80多个单位积极响应,为研究工作提供了不小帮助。

无论是编写教材还是成立医学协会,亦或者是成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后,建造可容纳300张病床的心理卫生中心大楼,制定病房不准一概封闭式管理等一系列创新措施,在孙学礼的开拓引领下,精神病科正在创新发展为心身医学,并成为一家综合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室。

正是凭借着这种创新性理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孙学礼主编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精神病学》、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等十多本高校教材,共主编或参编教材及专著30余部,获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

如今四川泰康医院心身医学中心的火爆程度,正如孙学礼所预料。

加入泰康后,他的很多想法都有了落地的可能,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的心身医学中心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用心、用情帮助患者拂去疾病的痛楚、心理的阴霾,致力于改善患者生活品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心身医疗服务。

15岁的高中生小伟(化名)便是被孙主任运用心身医学理念治疗成功的一员。

当时,刚升入高中的小伟正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军训期间,小伟的腹部突然出现剧烈的疼痛,前往医院消化科就诊,怀疑是肠梗阻,对症治疗后情况并未缓解,后转至华西医院消化科进行专家大会诊,最终被确诊为胃肠型过敏性紫癜,专家给出各种治疗方案后,小伟的疼痛依旧没有任何好转,并越来越严重。

无奈之下,医院将其转至孙学礼主任当时所在的心理卫生中心。经过诊断,孙主任按照胃肠功能节律紊乱进行处理,为小伟开具了一些抗焦虑,以及改善认知、食欲的药物。

一周后,小伟的疼痛奇迹般地消失了。

成功的治疗案例印证了孙学礼的理论,也让他对推动心身医学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信心。2023年,带着对心身医学的热爱与憧憬,孙学礼找到了一个能让自己理念进一步生长的地方——四川泰康医院。

“泰康的平台给了我一种想象力,可以让我放开手脚去实践自己的心身医学理念。”

孙学礼的理念很快就在四川泰康医院迎来了落地。此前他主张建设的睡眠病房已经开放,目前收治了逾20名患者,并完成数十例多导睡眠监测。未来,他还将进一步应用心身医学理念,加强情绪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疗和研究,解决患者躯体疾病问题;同时,将焦虑症、抑郁症等情绪管理类疾病单独划分为心身医学的一个大类进行发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心身疾病的诊疗。

站在泰康的大平台上,孙学礼期待自己开创的心身医学再次结出硕果。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