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四川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两学一做网 共产党员网 党建网 党史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网四川
常委活动 党建要闻 基层党建 要言要论 组织人事 反腐倡廉 市州书记之声 蜀中楷模 蓉城先锋 英雄烈士谱 我有话对书记说
人民网>>四川频道
分享

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 坚定不移推动古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任晓波

2024年08月19日11:05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泸州市古蔺县全面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不断破除制约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助力古蔺4年内实现从脱贫摘帽县到西部百强县、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的历史性蜕变。总结起来,古蔺改革攻坚的鲜明特点主要是“五个结合和五个破除”。

坚持守正创新和闭环管理相结合,破除政令落地梗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家部委关注事项和试点内容,科研院所和各大高校学术前沿课题,企业自身难点痛点堵点和诉求“四个同心圆”,梳理改革清单、更新改革任务、制定改革方案,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实行“一个重大改革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单位牵头抓总、一批参与单位配合”的“四个一”推进模式,建立改革试点任务“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形成经验、推广运用”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各级改革部署在古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牢固树立全局意识、科学做好顶层设计,构建“1个总体方案+6大领域改革行动+39项重点改革任务”全域改革制度体系,全过程各方面多层次谋划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和引领性的改革任务。同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狠抓扩权强镇、财税金融、党政机构等改革事项,扎实开展国资国企、园区(开发区)、政企分离改革攻坚和盘活闲置资源资产“三攻坚一盘活”行动,国有资产规模突破700亿元、比2020年增长近一倍,古蔺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近500亿元、连续4年在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评价中位列前三。

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破除固定路径依赖。充分发扬“四千精神”,全力以赴争取到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全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等改革试点任务20余项,“农地入市”经验是四川省唯一入选全国典型示范的同类案例。同时,始终对标“江浙沪”、看齐“北上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融媒体“两个中心”融合发展、“酒事快”政务服务品牌、聘任制公务员等改革事项实现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向全面深化转变,项目行政审批“六证齐发”开创全省先例,既为古蔺发展添活力、增动力,也为全国改革蹚新路、作示范。

坚持系统集成和整体协同相结合,破除零敲碎打弊端。深入研究各领域的内在关联性和改革耦合性,以“营商环境改革”为牵引,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创新专班服务、集中办公、并联审批等服务机制,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政企“畅聊”早餐会等制度,实施“一榜三令”“红黑榜”比拼等项目推进模式,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聚焦土地要素等重点领域,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耕地保护利用一盘棋”改革攻坚,创新土地批征供用保障体系,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三区三线”划定中城镇开发边界规模拓展70%,3年累计供地1.7万亩。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破除现实瓶颈制约。始终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改,聚焦生态、安全、基层治理等领域难点堵点,建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1+5+N ”全链条工作体系,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借鉴“枫桥经验”,实施基层治理“一核五治”改革,创成国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9个;构建“1+33+5”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常态收集解决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启动“五水”共治改革,县城供水运营收归国有;深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改革,本科上线率四年提高25个百分点;推进紧密型医共(联)体、“三医”联动等改革,县人民医院创成“三甲”。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贯彻“六大原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勇争先、作示范,努力走出一条出奇兵、用奇招、创奇迹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拥护者。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加强研究谋划,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和发展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中央有要求,我们必须主动作为。古蔺县将自觉同党中央改革部署对标对表,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找准切入点、下好先手棋,使地方改革更好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发展有需求,我们必须担当敢为。我们将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破除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塑造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

群众有诉求,我们必须奋发有为。我们将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增强群众获得感、认同度,汇集民智、凝聚民心,紧紧依靠人民把改革推向前进。

坚决强化政治担当,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推动者。当前,古蔺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扫除障碍、破解难题的有力举措。我们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党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举措切实落地见效,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古蔺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聚焦高质量发展谋改革抓改革。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头号改革工程”,推进国资国企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着力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制度供给,构建“1+4”特色产业体系,建立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机制,争创全省“两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实施智能酿造、能源建材、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农业“芯片”五大技术攻关专项,做强国家级酱酒创新孵化中心等平台,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着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增强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着力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等国省战略,加快泸古高速、古仁高速等对外通道建设,推动古蔺经开区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同共建赤水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聚焦高品质生活谋改革抓改革。着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专业功能县城建设省级试点,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持续推进扩权强镇,建设二郎共同富裕示范区和茅溪“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十治”行动,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着力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建立“1+4”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重点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建设川南黔北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健全“1+3”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体系,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建设川黔结合部区域医疗健康中心;完善就业创业支持政策,以职教中心、人力资源产业园、酱酒工匠小镇等为支撑建设“中国酱酒人才学院”,拓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输送等模式扩大就业规模;聚焦“一老一小”,探索幼儿园往托育方向延伸,支持社会资本、个人开展社区养老模式试点,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全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打造红色文化、白酒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四大特色文旅IP”,争创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

聚焦高标准保护谋改革抓改革。着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完善“1个总体方案+N个专项方案”推进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争创省级生态县。坚持山水林田湖河库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五水共治”综合改革,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深化工业领域煤改气、煤改电,推广“多循环、低能耗、低排放”清洁生产模式,促进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争创全国酒类行业零碳示范园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全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搭建自然资源收储整合运营平台,推进森林“四库”建设,大力开发山地避暑、度假养生、健康养老等业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具有古蔺特色的生态产品标准体系,建设赤水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验区,打造国家储备林示范县。

聚焦高效能治理谋改革抓改革。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政治风险预警防范处置机制,以改革思维抓好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聚焦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地灾防治、防汛抗旱、食品药品安全、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实战化指挥体系、智慧化指挥平台,健全“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责任制”治理机制,推行“法定执法+赋权执法+委托执法”综合行政执法模式,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优化法律服务供给。着力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行使职权,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着力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施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三年提升行动,健全全民国防教育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做好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

聚焦高质量党建谋改革抓改革。我们将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健全“1+7”党建制度体系,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障。我们将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力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攻难关、应挑战、抗打压能力,培养堪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重任的“八力”干部。鲜明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导向,完善“赛场选马、战场点将”识别考察机制,深化“六个一线赛贡献”,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坚决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让愿担当、善担当、敢担当在蔺州大地蔚然成风,持续擦亮“不怕苦、不认命、不认输”的担当作为干部品牌。

坚决增强政治自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模范践行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将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领导改革工作的体制机制,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各领域全过程,环环拧紧责任链条,确保各层级各方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协同,凝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坚持稳步推动实施。我们将发扬钉钉子精神,拿出一脉相承的改革闯劲、一抓到底的改革干劲、一鼓作气的改革冲劲、一以贯之的改革韧劲,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分年度、分领域部署实施重点改革任务,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实行改革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数量化,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坚定不移将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改革部署推向深入。

坚持督查考核问效。我们将重点改革事项纳入督查范围、作为红黑榜通报内容,实施全过程跟踪督导,动态掌握重点攻坚任务推进情况,督促各级聚焦改革持续用力。要更好发挥考核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精准的绩效考评体系,加大改革考核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强化差别化考核,切实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积极性,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古蔺取得创新性举措、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作者系泸州市副市长、古蔺县委书记)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相关专题
· 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