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建设还路于民 武侯祠站退围面积约1.3万平方米

近日,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武侯祠站沿街围挡顺利拆除,退围长度约1000米、面积13500平方米。至此,武侯祠大街交通恢复畅通,为周边商铺、游客、市民提供便捷通行道路,也为站点后续机电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者换边52次、拆打围挡642次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武侯祠站由成都轨道集团建设、中铁城投总承包、中铁北京工程局承建。主体全长533米,标准段宽度20.9米、基坑深26.7米,地下3层设计,并设有11个出入口、5个安全出口及3组风亭。
武侯祠站退围前。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武侯祠站退围后。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武侯祠站施工段位交通密集、地下管网复杂、建筑物密集,施工场地极为有限。” 项目负责人介绍,建设者们通过“蚂蚁搬家”的施工策略,克服重重困难,于2023年5月,提前66天实现盾构全线贯通,2023年10月提前82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随后转入附属结构施工阶段。
建设团队在围挡设置中紧贴基坑挡土墙设置围挡,在打围过程中采用“盖挖、半盖挖顺做法”进行施工,4年间52次的大小路口换边与642次的围挡拆装,体现了建设者们对城市生活细腻地体察与尊重。退围还道阶段, 60名施工人员,仅用一个晚上就快速拆除了覆盖武侯祠横街至通祠路约400米路段的围挡,迅速恢复城市功能。
围挡的拆除如同夏日的清风,为锦里及武侯祠景区周边注入一丝畅快与活力。“地铁线路的完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虽然施工期间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但相信未来会更加方便。” 居民李女士说。
建设“加速度”,民生优先保障双赢
自2020年5月破土动工以来,成都轨道集团与施工单位紧密合作,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全力推进城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项目启动前,建设团队深入考量武侯祠大街周边景区、学校、居民区等特殊环境,对车站与道路设计进行优化升级。
施工过程中,面对220千伏高压大断面电力隧道纵穿车站的挑战,建设团队在不迁改管线的前提下,实施220千伏电力隧道原位悬吊保护的创新措施,保障了周边街道社区的供电稳定。
在环境保护和社区和谐方面,建设团队采取了多项措施。10号线三期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在围挡上设置固定喷淋、高空喷淋、雾炮机、裸土覆盖密目网,在基坑上设置防尘天幕等措施,有效控制扬尘;在临近居民区设置隔音屏障、夜间使用低噪音设备,并定期监督噪音分贝,积极与社区和居民保持良好沟通,及时通报施工情况,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目前,武侯祠站建设进度正按计划稳步进行,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附属结构完成80%,正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不久后将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
200米无柱式景观段,全面呈现三国文化IP
作为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的重点艺术站,武侯祠站精心规划,于站内打造了一个长达200米的无柱式景观段,融合现代建筑艺术与三国文化IP,展现成都的历史底蕴和现代风貌。“站内装饰融入了诸葛亮、蜀汉英雄事迹等天府文化的场景元素和故事,设置了观光平台,让乘客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时,也能沉浸式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10号线三期项目负责人表示。
武侯祠站盖挖顶板结构施工。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在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下,不久的将来,一座集现代化与特色文化于一体的地铁站将出现,为城市注入新鲜活力。(王凡、实习生李铭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