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游客一年增长近8倍,翠云廊旅游为何这样火?

2024年07月25日12:2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大暑时节,夏意正浓。古蜀道翠云廊里,千年古柏郁郁葱葱。石板路上,游客摩肩接踵、人头攒动。

这是一片全世界面积最大、存世最长、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柏群。

一年来,国内外游客络绎而来,一睹千年古柏参天的壮丽景色,探寻那些缠绕在森森古树间的光阴故事,感受那份世代传承的绿色承诺和不懈坚持……剑门关翠云廊文旅游览也随之持续火爆。

古时马帮运输情景再现。唐彪摄

古时马帮运输情景再现。唐彪摄

翠云廊究竟有多火?数据最有说服力。

一年来,剑门关翠云廊景区共接待游客268.98万人次、同比增长69.79%,特别是翠云廊,游客人次同比增长782.65%。今年“五一”假期,这里的单日游客量突破5.25万人,创历史新高。

翠云廊为什么火?景区里隐藏着“流量密码”。

古道沧桑,古柏耸立。翠云廊7778株古柏,刻满了历史年轮,承载着文化底蕴,游客在此沉浸式体验知州交接、点树交印情景。一首《蜀道难》,吸引了40余万人次游客体验背诵;在此感受祈福开关的盛大场面,让游客梦回千年,让景区热度攀升。

外国游客打卡翠云廊。刘怀英摄

外国游客打卡翠云廊。刘怀英摄

一个小小的“剑门关”文创冰淇淋,带动景区夏季旅游火爆出圈。“五一”假期,单日销量破800个,月销售额近4万元。

林无静树,古道常新。千百年来,翠云廊无声地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也隐含着中国人的生态智慧。

保护古树名木,让路生态文明。现年74岁的剑阁县汉阳镇村民杨玉松,13年前从翠云廊景区后大门搬到了300米外的安置点。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传承文明,杨玉松想得通透,也看得明白,当年的搬迁他第一个签字。现在他每天都要到翠云廊古柏林里走一走,到后大门的先主柏古树下坐一坐。杨玉松说,那里曾是他的家,现在隔着马路可以远远望见。

剑门关景区栈道。唐彪摄

剑门关景区栈道。唐彪摄

13年前,和杨玉松一起从翠云廊搬进安置点的有20多户村民。他们当中,徐兴双看中商机,投资餐饮、住宿,吃上了旅游饭。一到节假日,20多个房间、30多张餐桌挤得满满的。徐兴双介绍,今年“五一”假期,他每天收入5000多元,仅豆腐就要卖70多斤。短短几天时间,营业收入超过3万元。

三百长程十万树。剑阁翠云廊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的故事正层出不穷,当地的面貌正日新月异。一年时间内,游客同比增长近8倍,这是个惊人的数据,昭示着推动翠云廊发展的强大市场动力。(刘海天、汪国义)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