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奋力奔跑 向新而行

——绵阳2024年上半年持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4年07月20日15:47 |
小字号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的是速度、拼的是实力、靠的是耐力、赛的是质量。

2024年上半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持续跑出经济发展的加速度。通过经济指标的“形”,透视高质量发展的“势”——

跑得快,在于速度,更在于方法:在常态化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基础上,今年先后举行金融招商专场推介会、中国移动AI+赋能中国(绵阳)科技城产业合作暨投资推介会、统一战线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招商大会等活动,打出了链式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等一系列“组合拳”,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质效不断提升......

跑得稳,在于定力,更在于韧劲:上半年绵阳出口同比增加了42.5%。强劲的增量,与一系列创新突破息息相关——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速背板连接器、高铝超薄触控屏保护玻璃成套技术等成果打破国外垄断,“绵阳造”跻身“绵阳创造”,核医疗、新型显示、光伏新能源等创新产品飘扬出海,抢滩海外市场……

跑得好,在于动力,更在于活力:聚力打造“科创+人才+金融”的创新生态圈,设立首支专门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府引导“创投基金”,中科大、哈工大等33所高校在“云上大学城”集聚,“云上科技城”吸引了35个创新创业团队入驻,西南首家低空试验测试中心在绵成立......

一个个微观视角

构成了映照绵阳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视野

在这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马拉松”中

绵阳何以突围?

NO.1

[ 求“质”]

以转型发展塑造新优势

时间的书页次第掀开,发展的篇章不断更新。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应对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绵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绵阳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坚定前行。

7月16日,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绵阳造”人形机器人上岗“实习”,在“装配工”岗位进行物料搬运和扫码贴签等工作。

1.7米的大体格、6公里每小时的运动时速、30公斤的最高负载……长虹集团首席科学家展华益介绍说,“如果人形机器人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初步预计产能提升可以达到30%以上。”

乘“云”而上,借“数”发展。近年来,绵阳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制造业“智改数转”为切入口,不断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目前,绵阳有25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智改数转”,全年有望突破400家。

在这场突围战中

出路在转型,关键在创新

绵阳产业基础坚实,正是我们的底气所在、动力所在。只要转成了、转好了、转到位了,必将释放出巨大的乘法效应,激发传统产业蕴藏的巨大内生动力。

如何“焕发新生”?“从有到优”需要我们持续深耕与创新。

在绵阳,长虹空调为了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管理与高效协同,建立了供应链管理平台,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产线,让生产数据实时可视化;

铁骑力士集团作为一家食品企业,以产品全生命周期溯源为核心,在上游建立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中游推进食品生产智能化改造,下游通过电商平台推动健康食品直达用户……

制造业的“迭代换芯”

便是绵阳现代化产业“追智逐新”的生动实践

用数据说话:

今年上半年

绵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4%

大局之下,先手棋早已落子。绵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立体多元的同时也颇具“看点”——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园区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引擎,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

2022年,绵阳就提出在全市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以县域园区为载体做强县域工业,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加码发力新赛道,另一个提升质效的关键是“链长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绵阳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家链主企业、一名首席科学家、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扶持政策”的工作模式,积极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面向未来,绵阳还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商业航天、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拓展创新产业领域,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源泉”。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累积,这是绵阳稳步向好的印证,也是转型升级的足音。

NO.2

[ 求“新”]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潜力何在?用实践作答,绵阳向“新”求“质”,瞄准科技创新这个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

6月7日,绵阳经开区,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玖谊源)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忙着调试医用回旋加速器。

国内领先,打破垄断。“自产品诞生以来,我们已接到20多个订单,当前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0%。”企业市场部副经理唐毅说,就在前几天,还发运了医用回旋加速器订单到内蒙古。

更多从0到1的首创,在绵阳成为“无中生有”的“新赛道”。以核医学产业为例,绵阳已构建起研发、生产到应用首尾相连的闭环链条。在研发上,绵阳成立涪江实验室,构建核医学全过程创新链。在生产上,绵阳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围绕核素及靶向药物、放射性药物配送物流、核医疗诊疗设备等方向招引培育企业。

放眼全国,绵阳已成为国内少有具备“医用同位素制备、放射性药物研制、核诊疗设备研发生产、核医学诊疗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潜力的地区。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绵阳在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让更多科技成果在这里“落地生金”,让更多“新赛道”在这里“无中生有”——

无人机产业“腾飞”

高质量建设绵阳科技城(北川)通航产业园,入驻四川纵横、四川长鹰等12家企业、总投资超130亿元,无人机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核医疗产业“抢跑”

拥有玖谊源等规上工业企业8户,已成功引进中广核技等国内核医疗领域龙头企业,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产业“向新”

机器人产业园已集聚人工智能企业17家、机器人及关联企业38家,初步形成涵盖机器人生产、AI算法、软件平台、整机应用等全产业链生态集群。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关键在于找准着力点,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近年来,绵阳大力实施“科技立市”战略,着力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了一批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有效增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供给。

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科研成果供给或创新资源匹配,这样的行动在绵阳频频展开——

创新实施“科技助理”制度,让“养在深闺”的科技成果加速走向市场,绵阳常态化组织骨干企业逐户走访在绵科研院所,探索“技术+团队+股权”捆绑式科技成果整体转化模式,推动企业、院所、高校紧密合作。

在制度、资金、政策等要素上实行配套与整合,绵阳在“园区十条”“人才十条”“金融十条”“科创十条”等创新举措上再加码,推出《绵阳市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试行)》《绵阳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持续提升创新能级,科创生态持续向好。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立足当下,绵阳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部署实施人工智能、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先进材料、航空航天5个重大科技攻坚,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有效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供给。

NO.3

[ 求“变”]

以改革理念激发新活力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要步履不停,一往无前。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科学研判“形”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抢抓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从发展动力来看,若是发展的动力来源相对单一,局限于一时一域,未能形成动力永续、良性循环、互促互进的良好格局,将难以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科技创新、产业迭代等方面的要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直接关系发展成效乃至成败。要通过理念更新引领实践创新,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推进工作,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为绵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瞄准靶心发力,及时推出一批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改革举措和办法——

深化乡镇抓产业促推高质量发展激励试点,让“镇园合一”协同发展,6个乡镇入选“2024镇域经济500强”、12个乡镇入选“2024镇域经济西部100强”;

创新实施“农房增信贷”,上半年2.85万户农户获得56.29亿元授信,累计贷款投放超过25亿元,正成为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撬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力杠杆”;

“大科室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各单位职能更加饱满,机构设置更加精干,业务运行更加顺畅……

锚定关键领域,让好的营商环境变得更好,让项目落地变得更顺——

随着《关于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19条措施》《绵阳市优化园区营商环境16条》等文件相继出台,政策制度体系日渐完善,绵阳不断出新,合力攻坚“高效办成一件事”,“删繁就简”推动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引得企业频频点赞。

四川莱仕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睿这样说:“以前办营业执照,要跑部门,走好几个流程。现在,一个窗口全部‘规矩’。政务服务越来越数字化、人性化、便利化。企业发展信心十足。”

深挖发展动能,统筹推进人才“引育用留”一体发展——

7月17日,2024年“科技城实习生计划”集体见面会举行,966名重点高校优秀学子,将分布在绵阳各大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卫生、教育、乡镇等各条战线“试岗”。

有了人气,城市才有活力。围绕打造与产业匹配的人才体系、支撑长远发展的人口结构,在绵阳,这样的活动比比皆是。在大手笔拿出史上含金量最高、力度最大、诚意最足的“人才十条”新政后,市县高端人才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今年,绵阳以线上、线下方式面向各类人才递出“橄榄枝”,继续分赴全国各地带编引才,启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启航等专项行动……绵阳爱才引才的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更多人才近悦远来。

坚持频出新招,打出对外开放“组合拳”——

持续开展链式招商、基金招商、科技招商、平台招商,联合交通银行举办绵阳金融招商专场推介会,联合华为举办绵阳数字经济推介会,与中国移动集团举办中国移动AI+赋能中国(绵阳)科技城产业合作暨投资推介会……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引进5亿元及以上项目67个,其中50亿元及以上项目7个。其中,一季度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190亿元、居全省第一位,获评“2024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从政府推动到企业主动,由政府搭会到企业搭展,全新启动“文化三推”活动,以城为盟、以文为媒、以旅为脉,通过小而精、小而美的合作,让绵阳凭借“文艺范儿”走出四川,3个月时间先后走进厦门、杭州、青岛、重庆、昆明五地,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和产业交流合作……

一次次走出去,拉动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能级,推动了绵阳与更多机遇、更多优质资源实现“战略链接”,更淬炼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

峰高无坦途。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过程,看准的路就要不畏前路艰险,不惑纷乱干扰,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在实干中更好地去创造方法、谋划思路,不惧风雨、从容向前。

奋力奔跑、向新而行,接续奋斗、勤力耕耘,我们相信,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每一个奔跑的你我,必将与这座城市一同绘就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绵阳发布

(责编: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