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四川卫健机构党委书记访谈

泸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卢苇:以“五强架构”构建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4年07月09日11:5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成都7月9日电 (记者王波)近日,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人民网四川频道组织开展的“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四川卫健机构党委书记访谈”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卢苇接受了人民网专访,分享医院通过全方位创新,以“强引领、强基础、强动力、强文化、强融合”的“五强架构” 为主攻方向,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构建多样化公共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扎实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新的成效。

百年名院,历久弥新

人民网记者:感谢您接受人民网专访。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泸州市人民医院的发展情况。

卢苇:我院始建于1917年,建院之初即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为内核,历经百年春秋,更赋予新时代医疗卫生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作为一家国家级三级甲等市属综合医院,我们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己任,努力为川渝滇黔地区人民健康奉献自己的力量。

医院大楼。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医院大楼。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近年来,医院在市委、市政府“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和“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五个坚持”为基本原则,以“十大工程”为工作路径,紧抓“外科化、微创化、智能化”技术发展之路,培育发展核心技术、特色技术,形成了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神经脊柱外科、脑血管病科、神经内科为一体的神经疾病治疗中心;发展肝胆胰脾外科、泌尿外科、肛肠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等手术集群科室,大力引进特色技术;以临床重点专科儿科为中心,重点发展儿保科与新生儿专科,形成专科优势;努力建设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部,为全院学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老年病科为中心,延伸服务至慢病防治等特色服务。

在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川渝共建”临床重点专科)——神经脊柱外科。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在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川渝共建”临床重点专科)——神经脊柱外科。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目前,医院已形成“一院两区一托管”格局,开放床位1332张。沙茜院区以综合发展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主要功能;市府路院区以老年病、慢性病等特色专科为主要功能;托管的泸州市传染病医院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为主要功能。

以“五强架构”为主攻方向 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理论概括和战略部署,特别是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请您给我们分享您的领悟和考量。

卢苇:健康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经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医疗机构的新质生产力,需要以创新来满足生产力三要素新的质量与状态,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来获取和体现。

我们医院以“强引领、强基础、强动力、强文化、强融合”的“五强架构”为主攻方向,“强引领”是保障,“强基础”是支撑,“强动力”是聚能,“强文化”是赋能,“强融合”是拓展。

在“强引领”上,我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政治引领,不断提高干部队伍贯彻落实党的大政方针的保障能力。我院大力推进党建品牌建设,秉承“一总支一集群,一支部一品牌”的原则,深入挖掘党建元素以及服务元素,充分发挥支部业务工作特点及专长,促进支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升级,为新质生产力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泸州市人民医院-川南医学转化研究院科研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泸州市人民医院-川南医学转化研究院科研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在“强基础”上,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我院近年来聚焦事业需求,优化人才布局,涵养人才生态,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坚持筑巢引凤,重点引进、柔性引进、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科带头人。二是以专项培养提升专科技能。与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肝胆胰脾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脊柱外科等科室,均与知名医院知名专家开展长期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快速提高专科人才技术积累与实操能力。三是加强医院骨干人员管理能力提升。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合作,分批次、不间断地通过系统性管理教育,培育管理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夯实发展基础。

在“强动力”上,技术创新、临床研究是地市级医院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我院在临床应用总结、新技术引进与改良等方面加强要素投入,持续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拓宽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与研究水平。

医疗街文化长廊。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医疗街文化长廊。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在“强文化”上,我院以“党建引领,以人为本。学习创新,持续改进,全院参与”为基本原则,通过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建立反映我院特色的文化体系,为医院发展赋能。

在“强融合”上,为促进医防融合事业的发展,我院作为牵头单位,率先在省内成立了泸州市医学会医防融合专业委员会。以慢病管理为重点,打造“医防融合泸州模式”。这是我院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一次大胆探索、具体实践,是医疗、预防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促进医疗服务模式拓展及转型。

构建多样化公共医疗服务体系 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

人民网记者:近期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优化公共服务体系,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方面推出更多务实举措,提高公共服务均衡性、便利度和可及性”。请问泸州市人民医院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

便民服务中心。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便民服务中心。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卢苇:悠悠民生,健康为大。医疗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一环。泸州市人民医院始终坚守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狠抓“五心”医院内涵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致力于构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医疗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以强发展、优服务为重点,切实提高均衡性,让群众“医”靠更强。医疗服务的均衡性意味着医疗资源要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实现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而高质量发展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大力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老年病科和重症医学科成功申报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神经外科成功申报川渝共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儿科和急诊医学部获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开展医疗协作网络建设,共与35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城市医联体合作关系,以城市医疗集团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1个临床科室牵头组建了专科联盟,共签订专科联盟合作协议72份;与36家养老机构建立了医养结合合作关系。

2020年1月18日泸州市人民医院开通直升机空中救援。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2020年1月18日泸州市人民医院开通直升机空中救援。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在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方面,努力推行平急结合、分级诊疗和多学科协作。成立卫生应急医疗救护组,组建医疗救治专家库,牵头组建泸州市紧急医学救援队,通过整合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依托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拓展远程医疗等功能建设与应用。建立卒中、胸痛、神经、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五大救治中心,促进治疗、管理一体化发展。

二是以优化时间、空间、成本管理为抓手,切实提高便利性,让群众“医”路更广。我们始终坚持“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聚焦患者看病就医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利民新举措,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患者体验。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在泸州率先推出了“一号管三天”服务,延长挂号有效期至主要疾病诊疗行为完成;设立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和残疾人优先就诊绿色通道,确保他们更方便得到救治;建立接到投诉24小时回应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在空间管理上,我们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融合结算、医保等多项服务,将入院、入网、出院、医保政策咨询、患者姓名变更盖章等功能融合到同一区域,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开设麻醉、疼痛、药学、超声门诊、膳食管理、伤口管理、中心静脉置管等多种新型门诊,提升门诊服务能力,提供多样化服务。

西南地区率先完成支付宝小程序和省医保APP两项医保移动支付功能建设。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西南地区率先完成支付宝小程序和省医保APP两项医保移动支付功能建设。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在成本管理上,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医院建设,引入配送机器人小组进行药品、标本、检查报告配送。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具备药品派送功能;在西南地区率先完成支付宝小程序和省医保APP两项医保移动支付功能建设;实现电子健康卡挂号等“扫码就医”服务。

三是以及时性、容量、可负担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可及性,让群众“医”感更佳。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要求患者在地理、经济层面上都应当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在及时性方面,我们通过合理规划医疗服务时间和空间,推行节假日门诊、“半小时”服务圈、结对共建等举措,提高了服务圈的覆盖范围,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就近获得医疗服务。

在容量方面,我们加强医疗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及时增加专科门诊、日间治疗、夜间门诊等医疗服务的供给量,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供给。

在可负担性方面,我们认真落实医疗保障及价格管理制度,着力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标杆—医保服务站,医保服务站整合优化办理的事项有医保电子凭证申领、异地急诊、门诊特殊疾病认定、门诊慢病认定、单行支付药品病种认定及结算等业务。

擦亮“人医品牌”,为医院文化建设注入创新活力

人民网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新媒体宣传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强劲活力和助推力,比如2019年打造的《我是医生不是神》MV热遍全国,关注度超过10亿次。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卢苇: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坚持以短视频为着力点,借力新媒体赛道,聚焦医者故事和健康科普两条主线,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共打造出8部爆款作品,先后10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转发,全网点击量累计超18亿次,5次受邀参加央视节目录制,获得8个大奖。

《我是医生不是神》MV。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我是医生不是神》MV。泸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一是以“三个聚焦”为统揽,坚持用“新形式”宣讲“好故事”。聚焦中心大局,抓实舆论引导。新冠疫情期间,制作倡导疫苗接种的短视频《赶紧打》,全网点击超过2亿次。聚焦价值引领,2019年开始连续打造5部爆款作品,其中《我是医生不是神》全网点击率超10亿。聚焦群众需求,组建“仁医讲师团”,针对不同群体的常见病以及各时期的多发病,线上线下定制推出“健康沙龙”和“健康讲堂”,提高群众健康素养。

二是以“三个立足”为支撑,坚持用“新思维”汇聚“好用户”。立足易上口、好传播,始终站在受众角度,通过平民化的视角和朗朗上口的表达,引发受众共鸣。立足有人设、有温度,打造出独特的“眼镜医生”IP,在网友心中形成固有形象,并构成了作品的连续性,形成基于真情实感的交流。立足没架子、有诚意,颠覆严肃的“号召”“倡导”“煽情”方式,用有笑点、有说理的作品,拉近医学与大众距离。

三是以“三个维度”为依托,坚持用“新平台”擦亮“好品牌”。我们构建“全媒宣传矩阵”,以医院“微信号”为主阵地,以短视频平台发展为突破点,建立抖音号、视频号,入驻B站,拓展宣传广度。强化“全员宣传理念”,设立宣传激励政策,鼓励临床科室和医生开设新媒体账号,形成宣传热度。建立“联动宣传格局”,结合重大主题宣传,争取省市卫健宣传部门的支持,采用省市地联动策划推广的模式,借助更高媒体平台的力量,形成多层次全媒体传播,提升传播和质量。

(责编: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