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人民网全媒体四川10城行[主题调研采访活动]>>甘孜篇>>甘孜篇(移动端)

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四川县(区)委书记访谈

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党工委书记赵景红:努力把海螺沟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典范

2024年07月03日18:34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甘孜州7月3日电 (记者朱虹)近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指导的“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人民网全媒体四川10城行”调研采访活动走进甘孜州。

在此期间,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党工委书记赵景红接受了人民网专访,分享海螺沟推动“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推动景区旅游发展转型、抓实防汛减灾工作的具体情况和成效。

龙华山全景。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管委会供图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努力把海螺沟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典范

人民网记者:感谢您接受专访。2024年,是推动“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第二年,也是推动更多重建项目完工、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关键一年。我们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获悉,四川省“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印发《“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24年工作计划》,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等。请您给我们谈谈海螺沟今年怎样完成灾后重建目标任务。

赵景红:2024年是灾后重建任务的收官之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盯“三年重建、两年完成”的目标任务,以州委“抓落实、看行动、见成效”活动为抓手,勇担“使命之责”,坚守以人为本、重建为民的初心情怀,凝心聚力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收官行动。

大杉树村集中安置点全景图。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管委会供图

一是紧盯目标任务,推动灾后重建工作高速度收官。持续保持决战决胜的政治定力和攻坚势头,以“一天也耽误不起”的紧迫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照《海螺沟2024年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月进度计划表》时间节点,严格执行“周报告、旬检查”的工作机制和“红黑榜”“赛马”项目推进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专班督导、限时销号,全力克服余震不断、资金不足等重重困难,全面推动规划内54个重建项目建设,坚决兑现按时完成重建目标的庄严承诺,全面改善灾区生产生活条件,真正用各级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是加强项目监管,推动灾后重建工作高质量收官。严格落实恢复重建组织责任、包保责任、建设责任,按照“安全为先、质量为本、速度为要”的原则,坚决守牢质量、安全、稳定、生态、廉洁5条底线,强化政策落实、工作执行、纪律监督,强化在建项目施工安全和质量监督,坚决做到依法重建、阳光重建、廉洁重建、安全重建、绿色重建,确保恢复重建工作及项目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推动灾后重建工作高标准收官。更加积极主动地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沟通和有效对接,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支持,最大程度争取万亿国债、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省州慈善资金、上级专项资金等资金支持,确保上级列入规划内的项目资金补助全部支持到位,全力保障重建项目如期高效完成建设。

四是注重挖掘潜力,推动灾后重建工作高水平收官。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建设大贡嘎山地人文旅游度假目的地核心区目标,立足海螺沟资源禀赋,坚持“大手笔描绘、大资金投入、大项目带动”,以“216”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燕子沟五星级高端酒店提升项目落地,全力推动海螺沟冰川滑雪场一期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景区未来发展潜力、动力。

2023年12月12日海螺沟景区恢复开园仪式。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管委会供图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让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人民网记者:海螺沟作为5A景区,在下一步工作中,怎样推动景区旅游发展转型?

赵景红:近期,中央和省、州委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海螺沟旅游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牢牢抓住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旅游强国等战略机遇,坚持把发展特色差异优势产业作为海螺沟“破冰行动”的主攻方向,以问题为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一是大力发展“红+绿”特色产业,积极推动海螺沟科普研学融合发展。“红+绿”是海螺沟旅游产业最大的亮点特色,也是我们赖以发展的基础性、传统性产业,必须不遗余力地抓好。

毛泽东住地旧址。甘孜州海螺沟景区供图

红色产业要做得更响。深入挖掘红色教育,持续做好毛泽东住地旧址、红军长征磨西陈列馆红色教育宣传推广,加强与州委党校、泸定县委党校教学衔接,将海螺沟红色资源纳入党校红色教育培训点,持续打造柏秧坪村红军小道、磨岗岭彝寨重温长征路等红色场景,开发重走长征路行军体验课程,探索开发忆苦思甜农家饭等红色旅游产品,形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现场教学点,提升红色研学的参与感、体验感,扩大红色旅游受众规模,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贡嘎山自然资源博物馆内景。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管委会供图

绿色产业要做得更精,海螺沟有7个垂直气候带谱和8个植被带谱,被植物学界和动物学界称为“第四纪冰期动植物的避难所”。我们将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大力发展绿色研学,进一步挖掘生物垂直带谱的完整典型性、原始性、多样性和珍稀性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海螺沟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作用,整合各大高校、研学机构优势资源和渠道,开发适合大、中、小学生不同层次知识科普型、自然探索型、体验考察型等多元化研学实践活动产品,积极推进海螺沟旅游研学产业转型发展、提档升级。

二是大力发展“冷+热”优势产业,奋力打造海螺沟经济新增长极。“冰火两重天”是海螺沟与生俱来的天赋异禀,冰雪和温泉的“冷+热”模式是我们区别省内景区最大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日照金山。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管委会供图

盘活冷资源。我们将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围绕“冰雪迪士尼”的产业定位,高标准建设海螺沟冰川滑雪场,打造甘孜州冰雪项目的标杆,让冰雪旅游成为海螺沟旅游业新的热点、爆点。继续守住贡嘎雪山这块金字招牌,充分发挥海螺沟冰川规模大、海拔低,是全球范围内可进入性最好的现代冰川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高海螺沟冰川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海螺沟“日照金山”更加深入人心。

深挖热资源。海螺沟温泉资源丰富,分布广、储量大、流量稳定、温度高,是罕见的冰融型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钠中性温泉,富含钾、钠、钙、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可饮、可浴、可疗,水质无色透明,是天然医疗温泉,被专家誉为“极品温泉,中国之最”“最具养生价值温泉”。我们将持续做强康养度假这篇文章,规范温泉资源有序利用,以神汤酒店、二号营地提升改造为龙头,带动发展以共和村、柏秧坪村为核心的温泉康养度假村,并“引水入台”,鼓励建设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的温泉酒店、民宿,使之能够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

三是大力发展“动+静”新兴产业,努力推动海螺沟旅游产业换道超车。海螺沟具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和优良的气候条件,具备开发户外徒步、攀岩、攀冰等多种户外产品的特性,独特的气候条件也是避暑养老的绝佳之地,营造“动+静”的旅游节奏,能有效转变海螺沟旅游业态发展的模式,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进一步开发“动”的户外产品。抓住年轻群体,努力挖掘高山森林户外运动的巨大潜力,主动对接国际户外运动旅游标准,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专业户外公司和知名品牌,以“觐见贡嘎山,迷醉海螺沟”品牌为引领,重点打造南门关沟、龙华山徒步,燕子沟攀冰和攀岩,海螺沟攀登等户外运动,促进户外运动训练、低空飞行、滑翔等体旅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户外运动培训体系和齐全的户外运动类型,打造知名的贡嘎山徒步游“打卡点”。

进一步开发“静”的度假产品。紧盯老年团体,充分发挥磨西镇、燕子沟镇海拔低、负氧离子含量高,空气质量优良、体感温度适宜,离中心城市近等独特优势,努力建设好“一基地一中心”,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一方面,围绕“野奢避暑基地”定位,把燕子沟村打造成为生态康养基地,并以挂牌四川省生态文化老年游学养基地为契机,加强与四川省老年游学养协会及省内老年大学的合作,进一步探索“银发”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开发老年团体避暑养生游产品,组织老年团体避暑养生,大力培育康养度假新业态。另一方面,全力推动海螺沟康养中心项目建设,聚焦区域助老养生服务、健康护理服务两大板块,逐步完善海螺沟医疗人才队伍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群体提供医疗咨询、康复训练、营养餐饮、心理辅导等专业的身体修复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让老年群体喜欢来、留得住、能消费,着力打造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海螺沟景区地灾治理项目。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管委会供图

坚持“5+3”工作法

全面筑牢汛期安全工作防线

人民网记者:我们了解到,“9·5”泸定地震发生后,海螺沟辖区部分区域地质松散、落石频繁,地灾隐患较大。海螺沟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安全生产、防汛减灾工作摆在首位、贯穿始终。请您谈谈海螺沟怎样抓实防汛减灾工作。

赵景红:海螺沟地质条件复杂,受“9·5”泸定地震及多次余震影响,导致山体松动,今年是震后第二个汛期,防汛防地灾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多发。今年,我们将继续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常半夜警醒”的警觉性,落实落细各项防治措施,全力以赴保安全护稳定防风险。

深入防汛防灾一线。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管委会供图

一是坚持靠前指挥制度。完善以党工委书记为总指挥、管委会主任任指挥长、其他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相关部门和两镇为成员的防汛防地灾指挥部,按照雨情预警等级作相应指挥调度。同时,压紧压实“县级领导、内设科室包保到镇到村,乡镇领导干部包保到村到组、村级干部包保到户到人,监测员包保到点到人”4级包保责任体系,一旦发布预警,6名联镇包村县级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108名包保干部下沉一线蹲点值守,配合做好地灾监测、预警预报、群众转移等工作;公安、消防、应急等各方力量409人,严格按照防汛应急响应要求,保持战时状态,迅速投入战斗,确保抢险救灾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二是坚持预警反馈制度。建立预警响应“点对点”督促和落实情况反馈机制,进一步畅通“管委会-乡镇-村组-监测员-农户”“管委会-乡镇-项目部-班组-工点”预报预警信息传递双通道,及时将预测预报信息传达到镇、村、组、农户、施工人员,真正提高预报预警的时效性和精准性,确保上传下达、下情上报及时畅通。入汛以来,已累计传达预警信息20次(蓝色预警2次、黄色预警12次、橙色预警6次),累计发送预警短信2500余条,为防汛减灾赢得主动权。

三是坚持集中居住制度。按照“预防为主、避险为要”原则,要求各施工单位科学选址施工营地,对施工人员实行集中居住管理,上下班采取专车接送,确保人员安全度汛。

四是坚持强制转移制度。坚决落实“喊醒叫应”“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工作机制,将“三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落到实处,果断及时组织群众转移撤离,绝不漏掉一户一人,坚决杜绝人员伤亡和重大损失。目前,已累计转移1368人次,其中在建工地转移674人次。

五是坚持转移签到制度。严格按照“三人一屋”要求,实行避险转移人员全员签到,落实专人做好动态清查、后勤保障以及巡查值守,险情未解除前,坚决防止转移撤离人员回流。

六是坚持做到“三个必须”。凡是发布蓝色暴雨以上预警,景区公路及S434道路必须实行交通管制,所有在建项目必须停止野外施工,受威胁群众必须转移到安全地带,努力推动防灾工作由临灾处置向提前预防转变。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