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四川卫健机构党委书记访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徐勇:努力打造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

2024年06月24日18:12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成都6月24日电 (记者王波)近日,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人民网四川频道组织开展的“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四川卫健机构党委书记访谈”主题宣传活动走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徐勇接受了人民网专访,分享聚焦医院“1357”发展战略,做强学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努力打造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扎实推动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成效。

聚焦医院“1357”发展战略 打造西部医学“高原”

医院广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医院广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人民网记者: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体系主体,其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患者福祉,也关系到整个医疗行业的进步。请您简要介绍医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总体战略和规划,以及目前取得的显著成果。

徐勇:我院作为四川省3个省医学中心之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医院“1357”发展战略(即:一个奋斗目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建成西部高质量教学研究型医院及高水平区域医学中心;三大核心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院战略、文化铸魂战略;五项提升工程:党建引领能力提升工程、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科学研究能力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工程、现代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七个专项行动:党风廉政及行风建设、医疗技术与临床专科建设、学科体系与博士点建设、卓越人才与一流专业建设、绩效优化与精细化运营、一院多区与信息化建设、品牌塑造与文化引领),按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积极推动早日建成西部高质量教学研究型医院及高水平区域医学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助力四川省打造西部医学“高原”。

在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和西南医科大学的坚强领导下,在泸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院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管理、社会服务“五种能力”的全面提升。在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等级为A+。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形成了集核医学、肿瘤、心血管、神经和代谢5个特色学科为一体的优势专科集群,组建了肝胆胰脾、头颈肿瘤、肺癌等18个多学科诊疗(MDT)团队,显著提升区域内疑难重症救治能力。脑血管病项目获批国家发改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肿瘤中心项目获批国家发改委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2024年1月获批四川省医学中心,成为全省三大医学中心之一。

医院现有省级科研平台10个,其中“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实验室”是首批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近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8项、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17项,发表高质量代表性论文2300余篇。2024年5月,临床医学学科ESI百分比最新排名27.63%。

目前,医院已构建了覆盖“本—硕—博”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临床医学获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本科教育涵盖临床医学、麻醉医学等10个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首批)、麻醉学、医学检验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院现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7个、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新生儿围产期医学)、省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4个、省级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

做强核医学学科 在促进核医药成果转化上持续用力

人民网记者:四川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您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在卫生健康事业中的体现和作用?医院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和成果?

徐勇:5月13日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决定》部署,生物技术、核医疗、生命科学是四川正在培育和壮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将以《决定》为根本遵循,在前沿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上持续用力;坚持市、校、院共建,在省委支持泸州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服务医药健康产业上持续用力;发挥自身优势,在做强核医学学科和促进核医药成果转化上持续用力,为核医药高质量国产替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核医学是现代医学的新兴学科,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核医学技术及其产业,打造世界核医学高地,是建设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支撑。核医学科也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最具比较优势和专科特色的学科,是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附属医院第一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具有领先的核医药创新研发转化与临床应用基础,在核医学临床诊断与治疗、放射性药物研发、药物临床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核医学科团队TBM-001项目成果成功转化实现历史突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核医学科团队TBM-001项目成果成功转化实现历史突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医院先后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川科伦博泰合作共建“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中心”“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产学研”高效协同的科研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一体化平台。医院核医学科团队自主创新研发骨转移放射性新药,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率先开展镓68-TBM-001早期诊断、镥177-TBM-001靶向治疗,并已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骨转移治疗中取得理想疗效。该药物在去年9月与上市药企科伦博泰签约转化,转化金额达3850万元,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放射性药物转化最大价值的药物,为核药关键材料打破垄断、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

坚持人才强院、兴院战略布局 孵化高层次人才引育新生态

人民网记者:在当前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才的引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请您介绍一下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政和策合措施如何助力医院引育高端医学人才?

徐勇: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医院坚持人才强院和人才兴院的战略布局,从引才引智到人才打造,医院实施“引、育、留、用” 的人才政策,实施医院科研人才“攀登计划”及“青苗计划”,孵化出高层次人才引育新生态。

近年来,医院已引育德国妇科、乳腺外科等权威高端医学人才60余名,塔希曼教授先后荣获四川省“天府友谊奖”“中国政府友谊奖”,医院连续3年获得科技部“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这些举措助力医院将外国高端人才先进的医学技术、学科建设领导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平台资源转化为医院自身持续的生产力,并最终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换。2023年,医院以高分通过德国癌症协会专家组现场考核,获批设立“德国妇科癌症医师执业资质培训基地”。今年,医院将定期接收德国癌症协会和德国医师协会共同派遣的德国妇科医师来院进行妇科肿瘤技能培训,等同于在德国大学医院的培训经历,打造了“泸州—德国”人才合作培养模式。

努力打造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

人民网记者: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医院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医院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推动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发展?

徐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泸州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四川也明确将“支持泸州打造区域医药健康中心”这项举措列入《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全省六大万亿级产业之一予以部署。当前,泸州正在加快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既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泸州的使命任务,也是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功能定位之一。

徐勇教授团队在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开展讨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徐勇教授团队在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开展讨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瞄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目标,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机遇,努力打造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2023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共建“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并成功获批,系川渝两省市首批3个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以“代谢性血管疾病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高校重大代谢性疾病转化医学实验室”为依托,通过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将代谢异常与血管损伤,包括大血管(冠心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高血压)及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系统整合研究,围绕“炎症消退”、“非编码RNA微环境”、“胆固醇稳态失衡”以及“医工结合治疗新策略”等创新机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样本库、多组学联合分析、高通量测序和药物筛选、类器官等研究平台,揭示发病新机制,筛选早期诊断和分型标志物,开展精准治疗和转化研究。

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围绕以上研究方向已取得多项国内国际领先成果,其中,四川实验室的陈跃教授团队与重庆实验室的李启富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创68Ga-Pentixafor PET/CT对原醛患者定位诊断,有望成为未来原醛定位诊断的主要手段。此外,实验室成员中标国家级项目62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 372篇,其中中科院1区或IF≥10的SCI论文46 篇,包括《PNAS》《Diabetes Care》《JACC》等业内公认的国际一流杂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 6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专著15部,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指南16 项;申请发明专利1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1项。未来,实验室建设的总体定位“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服务社会”,力争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系统性原创成果,提高代谢性血管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水平,降低代谢性血管疾病危害,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川渝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从三个方面助力泸州建设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

人民网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未来医院在高质量发展、人才引育、新质生产力应用等方面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徐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全省三大省医学中心之一。近年来,医院在省卫健委、泸州市委市政府、西南医科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聚焦泸州市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建设,增强区域医药健康服务辐射能力,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未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还将按照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全力以赴从以下三个方面助力泸州建设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

一是对标建设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医院将坚持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全力支持泸州市与学校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借助与山东省立医院的合作契机,对标指标体系,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持续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重点提升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力争3-5年内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力争达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水平。

二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档升级。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的基础上,尽快争取获批一级学科授权点,培养学术性高层次人才。继续建设好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力争获得更多的国家及省级教学成果奖,打造国家教学名师,持续保持较高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就业率、考研录取率。持续优化人才制定“一人一策”人才政策,加大对紧缺型高层次人才的引育力度。

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广核素诊疗临床应用。我院具有较好的核医药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基础,在放射性药物研发、核医学临床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我们将继续利用好现有科研平台,并加快肿瘤中心项目建设,推动产学研医用融合发展,提升医用同位素及生物靶向药物的研发创新转化能力,重点推进放射性核素治疗恶性肿瘤的研发与应用转化,力争建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肿瘤核医学产学研中心,高位高标准助力泸州建设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